黑家饺子是邢台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吃,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黑家饺子已成为几代人的家乡记忆,至今仍然是邢台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2019年入选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1932年,来自邢台临西县的回民黑振斌、马玉林,在马路街南小河子(南关)搭了四间席棚的连家店,开设了饺子馆。
黑家饺子在长达80多年的时间里,深受顾客喜欢,一是味道美,用料精良,香而不腻;二是形状美,呈元宝状,符合审美心理;作为团圆、喜庆的象征和老少皆宜的大众性,已成为邢台市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记。
1、用料讲究:
必须用生长一年至三年的羊作肉料,其特点是肥瘦均匀、肉质鲜嫩,一般是鲜羊或鲜母羊;根据时令选择时鲜菜蔬,例如春韭,夏瓜,冬白菜;制作面皮的面粉使用的是专供面粉,面白耐用、无添加剂、成品率高、色泽美观。
2、制馅科学合理:
选用肉料必须先改刀加工,一般规格2-4公分宽、10—12公分长的长方形窄条,随后通过绞肉机绞一遍,把绞好的肉放上适量的盐,进行绞拌,使肉丝互相连接为好,形成肉坯。蔬菜择洗干净后,将水控净,方能切剁。在配料方面要按照材料的性质、作用按顺序放入肉坯。调配料品种和计量也有严格要求,例如鲜羊肉5斤、香油1斤、高级酱油1斤、细盐2两、味精3克、鲜姜1两、大葱1斤、白菜10斤,花椒2克(熬水用),精粉10斤,出成品饺子600个。另外,夏季酱油5两、韭菜5斤、西葫芦12斤,用盐适当减量。
3、和面要求严格:
每斤面吃水量4-5两。和面要求三光:即面光、手光、盆光,根据四季调整软硬。饺子皮要求四边薄中间厚,圆片形状。
4、成型规范美观:
要求馅、面均匀、分量准,包合处严实、元宝造型、不开不破。
5、出锅把握严谨:
开始煮火候要旺要硬,煮饺子时必须用沸水,当饺子放入锅内要顺劲推转,火势加旺,以免饺子沉底抓锅。当饺子浮上来或开锅后,火势逐渐减低,但锅内煮的饺子必须坚持沸水,要反复再煮3—5分钟,熟透即可捞出。此时出锅,饺子形如元宝,倍增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