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阅”天!书单推荐来了

  • 2023-04-06 15:27: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春天来了。在春天里播撒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拥有秋的收获。樱花树下、碧水湖畔亦或宽阔草地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品味着草木花朵的清香,捧书而读,是最幸福快乐的事情。

《世界是这样知道毛泽东的》

20年来,作者丁晓平像一个考古工作者一样,锲而不舍地搜集、挖掘、整理一切《毛泽东自传》的消息,并对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早期版本的翻译出版,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数十种版本进行了详细考证,终于完成了这部《世界是这样知道毛泽东的》。本书集《毛泽东自传》和姊妹篇《毛泽东印象》以及毛泽东早期传记版本之大成,收集370幅珍稀图片和120种珍贵善本,纠正了诸多至今以讹传讹的错漏,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从版本学、文献学、史学和文学的多维视角,深入浅出叙述了《毛泽东自传》的前世今生。同时对《毛泽东自传》姊妹篇《毛泽东印象》的版本、毛泽东印章、毛泽东最早标准照、毛泽东连环画,以及《红星照耀中国》及其中文译本《西行漫记》台前幕后的历史作了权威、全面、翔实的考证和解读,可谓红色收藏的参考指南。

《世界是这样知道毛泽东的》全书共分13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娓娓道来,向读者讲述了《毛泽东自传》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毛泽东自传》姊妹篇《毛泽东印象》、《救国时报》上的毛泽东、毛泽东早期六种传记、《毛泽东自传》的采访写作者埃德加·斯诺、《毛泽东自传》最早译者汪衡、陪同斯诺西行漫记的傅锦魁到底是谁、《毛泽东自传》传奇照片的来历、毛主席最爱唱的《辣椒歌》、最早的毛泽东连环画《少年毛泽东》、最早的毛泽东标准照、毛泽东印章考述与鉴赏、萧三与毛泽东早期传记和故事等,独家揭秘了许多被历史淹没的往事。

《地理中国》

诗经中的淇水,穿越时空经过曹操,流到了沈括的脚边。这种奇妙的联系,就是文化空间的魅力,《地理中国》则为我们打开这个空间。

《地理中国》全书分四册,分别是《诗经地理》《三国地理》《苏东坡地理》《徐霞客地理》。无论是通过不变的名物与山川,还是永恒的人性魅力,每一册书都让我们从不同的方向与古人在意义世界里相会。

诗经中共提到二十多条河流、四十多种鸟类、一百三十多种植物,许多都在意义世界留下痕迹。前面说到的淇水和绿竹就是一例,淇水流入运河,融在了中国历史里;竹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象征清雅澹泊的谦谦君子,历代为人咏叹。

《凉州十八拍》

《凉州十八拍》以20世纪上半叶的河西首郡凉州为原点,书写了一批有大义担当的凉州子弟,传达出浓浓的赤子之情。小说的故事主线有两条:第一条线索以顾山农为中心,他表面上经营一家保价局,跟河西走廊沿线上的驼队、马帮与商团打交道,事实上守护着西北腹地自汉代以来最大的秘密——河西信物“铜奔马”,并受妻子嘱托养育妻弟徐惊白长大成人。第二条线索以徐惊白为中心,他从权家的一个遗孤、一个胆小懦弱又贪玩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堪当大任的勇毅之士,承担起守护凉州的重任。小说被称为“现代版《赵氏孤儿》”,故事绕不开“孤儿”这个词,《赵氏孤儿》的唱词在书中反复出现,成为推动情节、塑造人物、强化主题的重要工具。顾山农少时学戏就是学《赵氏孤儿》,并不时哼唱戏文,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顾山农也如同《赵氏孤儿》中的程婴,排除万难,只为将徐惊白抚养成才,并守住凉州“铜奔马”的秘密。除了这两个中心人物,数以百计的人物也被巧妙融入小说中,构成一幅庞大的凉州版“清明上河图”。

《凉州十八拍》是一部以题材制胜的作品。它首先是一部历史之作,作品回溯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天灾、人祸、变革,纷至沓来,众多历史事件在小说中一一复活。比如小说第三节,守孝三年的顾山农登场,一座百姓们捐建的建筑承平堡也同时出场,人与建筑共同见证着军阀混战下的动荡历史。小说还写到革命战争中,凉州儿女心系家国,共赴国难,为抗战贡献出磅礴力量。

《凉州十八拍》同时也是边地题材,小说以千里河西为背景,聚焦河西走廊文化、历史、人物,营造出苍凉的边塞空间。大漠、驼群、骏马、落日、美酒、佳肴,这些独特的物象构成了河西走廊波澜壮阔的风情画卷。小说对地方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示,方志、传说、戏曲等通通纳入文本,凉州孝贤、秦腔、《赵氏孤儿》是作品不断引用的底本,同时还借用了《胡笳十八拍》来谋篇布局。

《耐烦》

姚仁才的长篇小说《耐烦》讲述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乡土故事,一个热爱土地、顽强拼搏与真情守护的故事,一个情义地老天荒的故事。这本书以女主人公杨祯秀一家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命运为表现对象。祯秀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村劳动妇女的代表,她隐忍、坚强、能干,经历着与乡亲们同样的悲欢。全家从四川开县杨家坝到陕西一个叫皮家沟的村庄定居后,祯秀父母双亡,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她身上。她的坚韧勤劳、勇于担当、真情大爱,是作品中最感人的部分。为了家族的嘱托,为了弟弟、儿子,祯秀艰辛劳碌,扶助他人,无怨无悔。面对困难时,祯秀常说的话是“只要活着,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是她生命韧性的体现,也是一代人面对苦难时的坚强态度。她的无私、善良,闪耀着人性的力量、母爱的光辉,照亮了整部小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耐烦》在写作方面的特色引人注目,一是个性风格浓郁,富于乡土气、民间情。信天游的巧妙运用,更凸显了作品的西北乡土风格。二是叙事结构巧妙,以祯秀和弟弟祯虎的命运为主线,交叉叙述,因果相扣,情节推进顺利,人称转换自如,不同段落分别以祯秀、父亲和祯虎等多人视角灵活展开叙事,丰富了小说内容。

《刻在石头上的中华五千年》

《刻在石头上的中华五千年》挖掘出石刻文物的独特史料价值,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并还原熠熠生辉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不仅在历史内容上独树一帜,更向孩子们普及汉字的演变过程及书法艺术之美,展现汉字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刻在石头上的中华五千年》在文物讲解过程中穿插许多好玩有趣的知识点,还设置了文化卡片和有问必答板块,用以补充和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激发小读者的探索欲。此外,为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这套书还附有AR文物课,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

《乒乓响亮》

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的新作《乒乓响亮》是一部温暖且充满了成长力量的作品。作家用不事雕琢的语言、不经意的幽默,描写了一个为了乒乓球运动不懈努力、执着阳光、憨实而可爱的男孩。

《乒乓响亮》一书是回眸童年之作,质朴描写了一代少年在国球“乒乓”运动中的成长,是一本50后作家写的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乒乓球特殊记忆。

《乒乓响亮》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童年故事,真实再现了一个小男孩在学打乒乓球路上的成长,同时《乒乓响亮》也是对“乒乓大国”以及“国球”的一种艺术解读和文学表达。正如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说:“中国有如此多的普通少年在打乒乓球的道路上成长起来,这一方面是他们的童年成长,儿童成长,少年成长,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的强国成长。”

《器成千年》

《器成千年》是一部以三星堆文化和考古发现为主题的长篇童话,与文化普及类少儿读物相比,该书另辟蹊径,在中华文明大背景下结构故事,以童话写文化。作者大胆地用童心想象,跨越三千年历史长河,生动书写三星堆考古发现,把神秘的古蜀国与神奇的想象结合起来,用美丽童话讲述神秘文物的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动起来。

《器成千年》以童话人物奇遇关联三星堆文化,将有关历史和考古知识巧妙融汇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中。如对古蜀文明中青铜器制造方法“范铸法”的描写,对当代考古工作者运用科学技术提取古代象牙的描述等,让小读者对三星堆文物发掘、保护和修复有更深认识。此外,对考古人员生活日常的描述,也增添了阅读趣味。

  • 编辑: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