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维忠,国家级非遗项目“蔚县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蔚县文化馆副馆长,蔚县文化局艺术股股长,蔚县音乐工作者协会主席。现为蔚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场股股长,蔚县秧歌剧协会副主席。
蔚县秧歌又名“蔚州梆子”、“蔚剧”,产生于蔚县,流行于河北省张家口、晋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旗县,是深受流行地群众喜爱的一个戏曲剧种。
蔚县秧歌早期用“训调”(民歌)演唱,以“两小”(小生、小旦)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常在农村社火中演出。蔚县秧歌深受山西梆子的影响,不仅吸收了梆子的袍带大戏,还借鉴梆子的音乐体制,形成了由梆子腔演变而来的各种板式。唱腔以蔚县方言演唱,多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发音方法。小生与旦可唱“训调”,“红”较少唱“训调”,“黑”则完全不唱“训调”。梆子腔类唱腔,除“黑”有特定唱腔外,其他行当唱腔结构大致相同。
蔚县秧歌演出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耍笑戏。语言生动活泼(系当地方言),诙谐幽默,如《武大郎卖饼》等。另一种则是唱工戏。在长期舞台实践中,蔚县秧歌积累了两百多种演出剧目,《回龙阁》《打瓦罐》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同时还有《花亭会》《九件衣》《翠屏山》等代表剧目。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有《向阳庄》《十五元》《王二小接闺女》等30多个。其中《花亭会》《花伞》《王二小接闺女》被河北电台录音,在全国播放。
1973年高中毕业后,在蔚县桃花公社文艺宣传队从事文艺演出工作,当过演员,做过乐队,任该文艺宣传队队长兼音乐创作。同年,师从于蔚县秧歌通安生玉门下,学习蔚县秧歌剧的音乐、唱腔、伴奏等。
期间,蔚县秧歌现代小戏《刨根》参加张家口地区专业文艺汇演,获得了优秀奖,他在该戏中扮演老地主;他为蔚县秧歌小戏《开锁》创作音乐,获张家口地区专业文艺汇演优秀奖。
1977年,他作为乐队伴奏者的蔚县秧歌现代小戏《一桶柴油》,代表张家口地区参加了河北省文艺汇演。1979年到县文化馆工作后,协助蔚县白乐镇组建了白乐镇文化站业余蔚县秧歌剧团,为该团直接培养蔚县秧歌演员、乐队50余人,排练剧目10余个,四年间在蔚县、涿鹿、阳原等地演出500余场。
2006年7月,蔚县秧歌剧团在县委、县政府的指示下得以恢复。为继承发展蔚县秧歌事业,他将多年来搜集整理关于蔚县秧歌方面的全部资料,无偿地奉献给了蔚县秧歌剧团。
30多年来,为现代小戏《客到之前》、《根深叶茂》、《开锁》、《红云岗》、《品农家风》、《月照新人》和古装戏《茶瓶计》、《逼婚记》、《岳霄醉酒》、《双婚记》、《状元与乞丐》等剧目设计了蔚县秧歌音乐唱腔。2010年又为中国首届剪纸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设计了蔚县秧歌唱腔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