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河北正定为郡、州、路、府、县的治所,因而城内拥有两座文庙:府文庙和县文庙。其中,位于正定育才街的县文庙大成殿,为五代时期建筑。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认为:此殿外表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建筑极为相似。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认为:此大殿要比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个世纪,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国内文庙之最。
1933年4月,梁思成在正定考察古建筑时,偶然走进了当时作为“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的县文庙。发现“由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殿平面五楹,深三间,但内柱前后各向外移一步,使内槽加大,前后成围廊一样的宽度。内柱之上用四椽袱,梁架用简单的驼峰及斜柱构成。四椽袱之下还有内额一道。内柱与檐柱之间,则用双重枋联络,自斗拱上搭过。斗拱五铺作,单拱,偷心造。在柱头上只有两跳庞大的华拱,向外支出,第二跳上有令拱与耍头相交。补间铺作并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浮雕刻拱,其下安株儒柱;角拱及角梁后尾,则搭在单根的抹角梁上;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
梁思成表示,“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如果幸而得到确实佐证,则在正定所有古代建筑中,除亦甚可疑的开元寺钟楼外,当推此殿为最古”。
1991年10月,我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人赴正定,对县文庙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同样被文庙大成殿的古朴、简洁而又恢宏的木结构造型所吸引,连连称奇,并最终认为,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实属国内罕见,堪称国内现存文庙大成殿之最”。
1996年11月,正定县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进入县文庙大门,迎面可看到一座悬挂着“国学堂”匾额的青砖戟门,规格虽然不算高大,倒也清丽雅致;东庑门题写有“圣迹殿”的门匾,里面展示着孔子生平。自东侧绕过戟门向北,顿感眼前一亮,《重修真定县学碑记》《重修文庙碑记》等4通碑刻两块一组,竖立在大成殿月台前的广场上;最北面,大成殿巍然屹立,青砖、灰瓦、白墙以及暗红色的木质门窗,显示出一种沉稳、简洁、古朴的气息,唐宋风韵,扑面而来。
2005年9月,在河北省儒学会的倡导和主持下,在正定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正定文庙恢复祭孔活动,这是河北省恢复最早的文明祭孔活动,在国内传统文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是石家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祭孔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2011年9月28日,河北省儒学会在正定县文庙挂牌。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复旦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石家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也先后在正定文庙举行了挂牌仪式。如今的正定文庙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