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军

  • 2023-04-29 10:54:00
  • 河北文化旅游

赵树军,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父亲是北派浓香的祖师爷也是酒厂的第一代技术核心,赵树军老师在继承父辈技术后又参与制定了『白酒北斗计划』。让北派浓香的酿造体系彻底稳固。从90世代到千禧年世代这些年间他一直担任酿造负责人,对自己的每一滴原酒都了若指掌。

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沙城酒厂),在酒产业的江湖上,流传着一个别样的称呼 ——“沙老大”。这里,也是中国酒业唯一一个“白酒、葡萄酒、青梅煮酒”三品类国家工业遗产项目。

沙城酒的酿酒水源取自怀来的老龙潭水脉,在这段驿路上被人们持续传承下来,从而孵化了“沙城老窖”这一品牌。

建国后,沙城酒厂规模壮大,白酒、青梅煮酒、葡萄酒,成为“沙老大”发扬工匠精神、坚守品质的典型产品。

一、沙城浓香大曲酒生产工艺

原窖法

发酵到期后的酒醅,出窖拌粮、加稻壳、装甑、蒸煮蒸馏,出甑摊凉加曲,再入回原窖池进行下一轮次的糖化发酵。原窖法是根据北方气候特点,为保证窖池的生命力,避免窖池长时间暴露,滋生杂菌,不利于正常发酵,同时也是为了酒醅中微生物更好地适应原发酵池的环境,持续发挥作用而采取的工艺,有别于川派产区的跑窖法工艺。

酿酒原料和酒醅拌和后一同入甑,在蒸馏出酒的同时,把酿酒原料蒸熟,此法称作混蒸混烧。混蒸混烧工艺,能够充分提取粮香,使酒体香气浓郁丰满,同时可以极大地降低能源消耗。

在窖池内有四甑发酵酒醅。发酵到期出窖后,加粮、稻壳,再配成五甑进行蒸馏,蒸馏后一甑为丢糟,其余四甑入窖发酵。具体作法为:面糟(窖池中最上面的酒醅)不加原料直接蒸酒后为丢糟,不再入窖发酵。紧挨面糟下的茬活,不加原料直接蒸酒,蒸酒、摊凉后加入曲粉,重新入窖发酵作面糟而成为下排丢糟;剩余的茬活加入原粮、稻壳后,重新配成三甑,蒸酒后加入曲粉入窖发酵。如此循环往复的五甑操作法,即为老五甑工艺。

二、沙城酱香大曲酒工艺特点:“12987工艺”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三、窖池及窖泥

公私合营六家老烧酒缸房的老泥窖,完整地保存使用至今,经过数代工匠精心呵护,成年累月,延续使用至今,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生生不息。使用传统工艺酿制的沙城美酒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白酒泰斗周恒刚大师及几代科研工作者的持续研究,应用“北斗工艺”技术,从老窖泥分离出优质的己酸菌、丁酸菌、丙酸菌、甲烷菌等菌株,扩大培养,用于新建发酵池窖泥中,使用两年后,与使用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老窖池酿出的酒一样醇厚浓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发展。

窖泥的特点。优质窖泥外观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无投入原料的本色;香气纯正,有浓郁的老窖泥气味,略有酯香、酒香,香味持久,无其它异杂味;柔熟细腻,无刺手感,断面泡气,质地均匀无杂质,明显有黏稠感。理化、微生物指标水份、氨态氮含量、腐殖质、有效磷以及菌落总数等都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

四、糖化发酵剂

大曲生产工艺流程:小麦、大麦、豌豆→润料→粉碎→搅拌→制坯→入房安曲→曲室培养→翻曲→堆曲→贮曲→出曲→检验入库。

由于夏季采的曲块中产酒酵母数量较其他季节少,但是产酯酵母却较多,因此,“伏曲”的香味在正常情况下比其他季节采制的曲子要好一些。综合考虑,将各季节曲混合使用,对酒质和出酒率都有好处。

贮存期六个月以上的陈曲,糖化酶、液化酶、蛋白酶的活力和发酵力趋于稳定,酿造酒质更醇和、浓厚。

沙城酒酿造使用双曲,让酒体历经两轮发酵,经低温、高温,慢曲慢养,只为沙城酒酒体丰满醇厚,香味纯净、平和。

在一定的季节,要保持配料及糖化、发酵条件的相对稳定、保持发酵条件的相对稳定。

原辅料配料准确称重、蒸煮糊化、冲酸时间准确、化验数据准确,精准掌握。

操作细致。原料粉碎度仔细测定,加粮、糠、曲、水等物料搅拌均匀无结块,装甑操作、发酵封窖、取样测温认真仔细。

卫生整洁干净。原料要清洁,辅料要清蒸,生产场所、设备、工器具及个人卫生整齐洁净。

时光的酿造  年份的老酒,

一品沙城酒,臻藏老酒味。

  • 编辑:李薇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