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旁的这座600年古寺成了网红地

  • 2023-05-03 17:47:00
  • 文旅北京

北京三千年,建都八百载,在川流不息的熙攘街道中,在高楼林立的霓虹灯大厦间,一座古塔、 一座西洋楼、一座古寺,都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它们饱经风霜保留至今,才让后人能够领略京城古韵,同时也让我们见识到古人的智慧。

自从智珠寺从默默无闻的小寺院,变成网红打卡地后,它就在各个网络平台火了起来。

在故宫东北角、景山的东沿、北河沿街区曲折蜿蜒的胡同中……

这座古建筑群静静地矗立在跨度数百年的各类建筑之间,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智珠寺这片悠然古雅的建筑群,位于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

它保留了600多年的历史记忆,作为曾经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其历史地位曾在雍和宫之上。

大约在公元1409年,即明成祖永乐七年,伴随着故宫的修建。这里被选址作为皇家御用印经厂,是皇家印刻汉文和梵文经文典籍之所……

在巅峰时期,曾有60至80位秀才组成的团队与大约860名僧人共同在印经厂内工作。

后来这里被选为建造三座重要寺庙的地址,这三座寺庙自东向西排成一线……分别为智珠寺、法渊寺和嵩祝寺,形成了一组较大规模的佛教寺院群。

20世纪50年代初,嵩祝寺及智珠寺、法渊寺停止宗教活动,被作为生产车间、库房使用,这里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变得破败不堪。于是,历史悠久的古寺变成了被遗忘在角落的残垣断壁,直到2007年,它被比利时人温守诺发现……

他随即辞去了上海的工作,恪守着“修旧如旧”的理念,专心修缮智珠寺多年。2014年一篇名为《北京故宫附近竟有“寺庙”里的会所》的文章……爆出了古寺变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部分区域甚至成为只对少部分人开放,可以烧香、“坐龙椅”。

这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舆论,也把智珠寺和温守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2015年智珠寺遭遇停业整顿,经过短暂的停业整顿,随后智珠寺又重新开业。

整顿后的智珠寺可供游人免费参观,虽然是名为寺庙,但这里却再也看不到宗教的印记。

里面没有僧侣、没有佛像、没有香火,取而代之的是,艺术空间、西餐厅、瑜伽馆和网红下午茶馆。

中西合璧,新旧交融,有一种时空重叠的感觉,带有沧桑历史感的古寺大殿下,是排着队拍照的美女网红……

园内随处可见的艺术装置,提醒着你身处于哪个时代。

人们前往寺庙通常是怀着壁世心态,但在这里,满眼充斥着浮躁的商业气息。只有腐朽的门窗、斑驳的殿柱,在诉说着古寺的过往……

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有一座融合了西式结构和中式瓦顶的“怪建筑”……101年来首次对外开放就成了新晋网红地,吸引了无数北京的漂亮小姐姐来打卡,这就是中法大学旧址

这所只开办了30年的大学,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篇章:

1、这里曾建立中国共产党秘密支部;

2、创办者都是大人物,有民国时期的教育家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还有“法国白求恩”贝熙业和法国汉学家铎尔孟;

3、新中国政治、医学、文学等各界的领军人物都曾是这里的学生。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医学家范秉哲、杜棻,法国文学家郭麟阁,翻译家李治华等。

今天,我们就穿越回民国时期,看看这所在20世纪初,进步学生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

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是利用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和捐款筹建的综合性大学。

它的前身是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后改称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的中法大学西山学院 。

1922年,中共西山支部建立。1923年,中共中法大学支部也建立起来,陈毅等人是这个秘密支部的党员。

1925年文科迁到现在的位置,成为中法大学校本部所在地。

中法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仿法国大学学制,首任校长是蔡元培……

学校主要设文学、哲学、数理化、生物学四个学院。

抗战期间日寇占据华北,中法大学因与法国的关系得以维持办学。

1938年7月20日,被伪政府勒令停课南迁。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复课。

1950年中法大学被分拆……

文史系、法文系合并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生物系合并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合并于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

中法大学旧址的建筑包含了中西特色,看资料才知道,这里曾是理藩院,清廷管理少数民族的最高机构。

这个古色古香的院落,处处显示出中式庭院的安详宁静。

正堂的位置是座硬山顶大屋,室内共有两层,在当时的功能是礼堂和图书馆。

礼堂前还立有一块长方柱形的石碑,三面刻有铭文:

中法大学文理哲三院 ,一九三一年毕业纪念,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一日立,以及二十三个毕业生的姓名。

要说最有看头的还是这个坐落在南侧的教学楼~

巨大的体量和中式建筑细节的结合,呈现出中西融合的典型时代风貌。

这栋教学楼是建于1930年代初,设计者是曾留学法国的汪申伯,当时他是中法大学法文系主任,同时还担任北平市工务局局长。

北端的侧门现在是主楼的入口,踏入门槛的一刹那,恭喜您,穿越成功了……

主楼内一条长长的走廊贯通南北,两侧对开扇扇绿漆木门,大尺寸的黑灰色地砖反射的顶灯的光。

这幅景象是不是你心中民国大学的模样?

一间间的教室分列南北~教室里半圆形的窗棂结构好像是一种区别于现代的建筑符号。

一层还有电影放映厅,逛累了就坐在这里回顾、感受那段动荡革新的历史吧。

楼体的正中,有平行双分式楼梯,可通往地上三层和半地下一层。

抬头看,是挂在楼梯转角处的电铃,叮~下课铃响了,欢迎回到2021。

现在,教学楼和礼堂放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

主要展品是图片、文献、多媒体视频、绘画,还有多处场景还原……

另外里面还有5个阅读室,方便参观者随时坐下来阅读和休息。

  • 编辑:李薇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