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共赴一场非遗手工盛宴

  • 2023-05-04 18:21:00
  • 文旅北京

备受观众喜爱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仿点翠胸针/耳饰制作活动加场啦!!!

世间美色,非华夏传统色莫属。近年来,“国潮文化”不断走向大众视野,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非遗手作,传统又时尚,亲手点染非遗技艺,更显女性之美、非遗之美。

首场“巾帼风采 点染非遗”——专场体验活动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

许多女性观众在这里亲身体验了仿点翠·胸针/耳饰和传统植物染色·丝巾的制作技艺,在细心、耐心、巧心、慧心中,收获非遗手作的无限乐趣,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富有意义的节日。

点翠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最早以翠鸟羽毛为材料,在金、银、铜、纸或鎏金金属质底板表面进行装饰。

2014年,“北京点翠”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工艺极具特色,所制饰品尽显明艳典雅之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仿点翠胸针/耳饰制作活动现场,“肖氏点翠”第三代传人肖玉妹老师讲述了“北京点翠”的历史与传承。“北京点翠”的工艺极具特色,凝聚着世代匠人的智慧,如今,广为流传的仿点翠多使用染色鹅毛和孔雀羽毛代替翠羽。

点翠工艺的精髓不止在“翠”,更在“点”。想要贴得平整均匀不露根底,需要眼力更需要耐力。肖老师带领着观众们通过贴、剪、涂、粘的方式,将手中的染色鹅毛截取一小部分,小心翼翼地粘贴到金属底座上,制成精美的仿点翠胸针和耳饰。

白色的珍珠,清新雅致;深邃的靛蓝底色,沉稳耐看。一片片花瓣和一双双薄翼,与金属的光泽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太喜欢今天的活动了,我要把这枚胸针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母亲!”现场的王女士拿着刚刚亲手制作完成的仿点翠胸针,兴奋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传统植物染色丝巾制作活动也在馆内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杨慧子带领观众们在丝巾上体验了“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捶草印花”、“扎染”三种非遗技艺。

天然的桑蚕丝羊毛面料搭配茜草、石榴皮、黄柏等植物染料,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效果,不仅极具艺术表现力,而且向观众们传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通过本次“巾帼风采 点染非遗”——国际劳动妇女节专场体验活动,观众们不仅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应广大观众的迫切需求,馆方特于3月11日,继续推出仿点翠·胸针/耳饰制作活动。

据了解,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收藏、展示我国工艺美术珍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殿堂,目前已持续推出“金属工艺”、“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工艺”、“苏绣”、“面人郎”、“皮影戏”、“中国泉州专场”等十几场非遗社教活动,为大众呈现了精彩丰富的非遗文化盛宴。

每期活动,馆方都会从灿若星河的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邀请相关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亲自讲解示范,教大家动手创作,帮助大众深刻了解中国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性,以及所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在动手中体验工艺之美、劳动之美、匠心之美,从而陶冶人格和情操,触摸中华文明的脉络,坚定文化自信。今后,馆内还将推出更多类型、主题的社教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万百姓家。

想近距离了解非遗的魅力?想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非遗手作吗?想在博物馆内沉浸式学习非遗技艺吗? 快约上您的亲朋好友,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赴一场非遗文化盛宴吧!

  • 编辑:李薇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