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五四大街,开启人文之旅

  • 2023-05-05 09:15: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五四大街位于中轴线以东,因街北的北京大学红楼曾是五四运动发源地而得名。这里有生活,有艺术,有近代沧桑,也有盛世华章。

红砖砌筑的北大红楼里,能聆听五四精神的回响;皇城根的老墙遗迹中,可触摸古都往昔脉络;再逛逛中国美术馆,感受最潮的文艺风情……沿着五四大街一路漫步,跨越600余年的历史和文化逐一展开。

北大红楼

1918年秋,一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大楼在北京沙滩汉花园拔地而起。大楼外观红砖红瓦,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红楼”,这是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图书馆及校部所在地。图书馆位于红楼一层,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办公室就位于一层的东南角。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李大钊以红楼图书馆为阵地,组织和领导北大进步青年,开展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并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北大红楼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发祥地之一。

毛泽东也曾在红楼工作学习过。1918年10月,毛泽东经恩师杨昌济推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二阅览室担任图书馆助理员。当时,毛泽东负责登记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姓名,并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

北大红楼北侧的大操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民主广场;北大红楼后门外的铁钟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自由之钟。1919年5月4日,爱国民主的钟声在这里敲响,由爱国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从红楼大操场出发走向天安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

百余年前,红色序章在这里揭开;百余年后,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走进红楼,我们便会发现,它不仅披着红色外衣,更承载着红色历史、浸染着红色精神。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皇城根遗址公园

坐落在故宫与王府井步行街之间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是在明、清皇城根东墙的位置上建设的带状公共绿地,分南、北两段,北段为地安门东大街至五四大街,南段为五四大街至东长安街,全长2.4公里,栽种灌木4.4万余株、各种树木植物78种。从空中看去,宛如一条连接故宫和王府井商业区的彩色飘带。

公园利用南北1.4米的高差设计了10处叠泉。水流下方用淡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10处北京和全国的自然风光和世界文化遗产,取名“锦绣中华”。这样就克服了冬季无水的缺点,有水时是泉,无水时是画。由此经过时,看水流曲折缓缓而下,与草坪、涌泉相间,与绿树、鲜花相映,成为一条过目不望的风景。

公园中还有6件雕塑和3组浮雕,向人们展示了古都北京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

皇城根遗址公园不仅环境优美,还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从北至南,公园串联起中法大学旧址、老舍故居、欧美同学会等历史建筑,南端建有明皇城东安门遗址露天“博物馆”。

据文献记载,东安门宽约35米,进深约15米,相当雄伟、气派,东安门大街和东安市场就是因此得名。如今,东安门只留下部分墙基,被玻璃墙保护起来,人们可以走进下沉式展厅免费参观,从古老的墙砖中窥见东安门曾经的繁华。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与地安门东大街交叉口南

中法大学旧址

北京中法大学是一所只开办了30年的大学,但却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篇章,并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据点。它培养出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进步思想的学生,其中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中法大学的创办源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那时候,国内一批有志青年远涉重洋,在法国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希望以这种方式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归国后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办法使中国富强起来。学校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1925年文科迁至此处,成为中法大学校本部所在地。

如今,在中法大学旧址教学楼和礼堂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展览通过大量文献文物、图片资料、艺术作品,结合历史场景复原、沉浸式阅读享受、多媒体影音体验等展陈形式,帮助游客全面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修缮一新的中法大学旧址使这里所承载的重要历史重新焕发光彩,向后人诉说着百年前这所学校师生在寻求救国之路上的那段热血岁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

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数千场具有影响的各类美术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态势,也成为中国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一起来看看近期“上新”了哪些精彩展览吧——

大美劳动者——

中国美术馆藏劳动题材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从13万余件馆藏中精选180余件劳动者题材的典藏佳作展出,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画、宣传画等种类。展出作品创作年代跨度近一个世纪,既有充满历史色彩的经典名作,也有表现新时期劳动者的精品力作,其中还包括18件国际艺术家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展览分为“淳朴的心灵图像”“同心的劳动号子”“美丽的大地风景”三个篇章,艺术家们以个性化的观察视角、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对劳动者的敬意,唱响“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赞歌。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馆三层13—17号厅、五层19—21号厅

展期:4月19日至5月14日(周一闭馆)

木痕水影映心源——

中国美术馆藏水印版画作品展

1963年7月,中国美术馆举办“江苏水印木刻展”,江苏水印画派自此宣告诞生。本次展览中国美术馆精选40余件馆藏经典水印版画作品,一为系统梳理我国现代水印版画的历史,二为纪念中国美术馆与江苏水印画派60年之缘。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展出了江苏水印画派代表人物吴俊发、黄丕谟、程勉、张新予、朱琴葆等的优秀作品,四川画派颇负盛誉的吴凡、吴强年、李焕民、徐匡、阿鸽等版画家的水印作品,以及北京版画界老一辈延安版画家古元的《夏》、终生致力于推广水印版画的李平凡的《素菖蒲花》。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馆一层9号展厅

展期:4月28日至5月14日(周一闭馆)

版映春秋——

中国美术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

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览从馆藏木版年画中精心遴选出120余件作品和部分木版原版,展现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丰厚的历史文脉及雕版刷印技艺的独特魅力。

展览分为“神祇”“戏出”“节令”和“愿景”四部分。“神祇”板块以镇宅、纳福、多子、安康等题材的年画,反映了中国人对真善美的崇尚;“戏出”板块展现了将戏曲艺术与版画艺术相结合的戏出年画,是年画艺术中内容丰富、风格多变、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节令”板块展示的应景年画则以视觉的方式传达了农耕民族特有的一种在四季轮回里的“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生活方式;“愿景”板块汇集了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家业兴旺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年画题材,将民间世俗祈愿真诚的表达出来。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馆一层6、8号厅

展期:4月28日至5月14日(周一闭馆)

  • 编辑:吴丽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