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

  • 2023-05-22 12:05:00
  • 邯郸文旅

面塑,俗称“捏面人”,起源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扬,已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面塑源自于传统的饮食文化,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明代面塑逐渐脱离食用,演变成单纯艺术形式独立存在,历史地位正式确立。明代商业比较发达,店铺作坊林立,一些身背工具箱,四处奔波的面塑艺人出现在繁华闹市。为谋生计,他们以此为业,各施才能,以吸引众多观者与买主。如此相互竞争便成了有意识的创作行为,大大激励了面塑技艺的提高。所以,明代面塑欣赏性明显增强,且有独立经济价值。

到了近代,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或作贺礼馈赠亲朋,或作陈设摆放自家案头。面塑由街头转向登堂入室,整体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日臻成熟完善。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腻、灵动、精巧。就其存放方式来看,有签举式和盒装式之分,而盒装式又以比较便于保存和携带受到青睐。

面塑作品以面粉为主,配以色素等辅料,主要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原料制作:精选上等面粉,按一定比例加入糯米粉、盐、热水、蜂蜜等,不断搅拌至均匀后,再将生面反复揉制成团。将制好的生面团上锅煮或蒸约30分钟直至变熟,取出熟面团。将冷却后的熟面团反复揉搓一小时左右,使面团达到一定的柔韧度,然后分成数小块备用。第二步是原料上色:首先将制好的熟面团,按一定比例加入适量所需颜色的食用色素,再次反复揉搓,直至色彩均匀,达到制作面塑时的使用标准为止。第三步就是面塑成型了:取制作作品所需相应颜色的面团待用,在制作的作品过程中,再次揉搓面团达到使用的柔韧度后,在手中几经捏、压、剪、挑、粘接等手法塑形,再用刀、木梳、拨子等工具灵巧地点、切、刻、划进行细致雕琢。一件艺术品便诞生了。

面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技艺特色,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刻印、装饰等诸多因素。因此,面塑既是雕塑却又超越了一般雕塑的意义。

李春芳,邯郸面塑非遗传承人

李春芳老师的作品融合了雕塑、绘画、京剧、历史文学等艺术精华与一体,既有传统又添新意,这就是李春芳老师面塑艺术的高明之处。

制作面塑是一项得耐得住寂寞的事情,李春芳说,自己学习面塑到现在,也不是经常出精品,她常常在半夜把自己锁在工作室,那时候夜深人静心无杂念,最能让自己完全进入到作品中。如今,她的面塑作品获得了很多荣誉,《启航》《新门神》等多件作品经央美选拔入选团中央新兴领域青年助力新经济大展,《启航》更是被河北省非遗中心收藏。

非遗文化,是经过历史淘洗遗留下来的精萃,凝聚了每一代人民的守护与心血。而面塑艺术的传承,更是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是延续传统文化的血脉,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结晶。这种表现形式的意义不只是在作品的艺术形态上体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弘扬其内在的文化含义。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