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

  • 2023-07-13 17:54:00
  • 文旅张家口

宣化古城位于张家口市东南28公里处,宣化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为历代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明代,宣府古城是生死攸关的边防重城。

宣化古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边长二十四里余,城墙高二丈八尺,雉堞高七尺,通高三丈五尺,沿城设七门一关。一关是南门的城关,关城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城墙外还有护城河、护城台、吊桥,城墙上的四个角各建有角楼一座,城墙之外四个角还各建有悬楼一座。

宣化古城为历代军事重镇,素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之称。

古城的南面是昌平门,昌平门的城楼又叫“拱极楼”,又名著耕楼,俗称南门楼。拱极楼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重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墩台高9米多,城楼为上下两层,高14米,通高23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布瓦顶式建筑。墩台下有南北走向券洞,用于人马车辆通行。

宣化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老城中心的钟鼓楼——清远楼,又叫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由于它造型雄奇,被称为“第二黄鹤楼”。钟楼墩台南北长26米,东西宽28米,高8米,地面距楼顶通高25米,券洞正中顶部呈穹窿形,并以青砖砌成八瓣莲花图案,券洞与四面的街道相通。由于年代久远,券洞内的石砌地面上留下几道深深的车辙,印记着古代宣化那铁车辘辘滚动,人马川流不息的景况。

在清远楼楼顶檐下有四块木制匾额。南面的匾上写着“清远楼”三字,是由清朝乾隆年间的都督李伟书写。东、北、西三面的匾上分别题写着“耸峙严疆”、“声通天籁”、“震靖边氛”。均由清朝乾隆年间的朝议大夫、北口道兵备吴炜书写。二楼内悬挂着明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八卦“宣府镇城钟”一口。铜钟身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钟声洪亮,声传可达20公里,颇负盛名。

镇朔楼又叫鼓楼,在昌平门北面,城市的中轴线上。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镇朔楼的得名,源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府镇总兵佩“镇朔将军印”。镇朔,就是镇守北方的意思。镇朔楼建在墩台上,通高25.1米,墩台下有南北向券门,占地1052.3平方米。这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它的外观古朴庄重,高大巍峨,是古建筑中的瑰宝。

镇朔楼的上层檐下挂着两块木制匾额。南面的一块匾长6米,高2米,上书“镇朔楼”三字。北面的一块长6.6米,高2.4米,乾隆皇帝手书“神京屏翰”四字,匾的边框上雕刻有姿态各异的飞龙图案,全匾刻工精细,是一件艺术珍品。

镇朔楼楼内有面更鼓,高2.2米,直径1.4米。它的作用是“以司昏晓”。古时没有钟表,用漏刻、日晷计时,用更鼓报时。因此,老百姓又把镇朔楼叫作鼓楼,每日按鼓楼的报时安排作息。在战时,也用此鼓发出报警信号。

古老的宣化古城除了这些显赫的标志性建筑之外,还有巧夺天工、屹立千年的柏林寺、像光洞,以及气势恢弘、极具艺术价值的明代五龙壁砖雕、辽代壁画墓群。

北方古城——宣化古城,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今天我们面对仅存的1万米长的旧城垣,仍能体味出人们对宣化古城“一抓一把历史,一靠一身长城”的赞誉中所表达的那种敬慕之情。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