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赵卫东

  • 2023-07-17 12:24:00
  • 河北文化旅游

赵卫东,国家级非遗项目“唐山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生于皮影世家,并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齐永衡为师。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这是唐山皮影戏的真实写照。小小幕窗车马喧,灯影舞动千年,演绎古今百态,讲述中华故事,沿袭传统文化。唐山市皮影剧团副团长、唐山皮影戏传承人赵卫东说:“唐山皮影戏的发展比较全面,有自己的唱腔和音乐,在全国皮影界独具魅力。”

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唐山皮影戏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

唐山皮影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题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其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伴奏分文场、武场两部分,文场称“拉”,武场称“打”。人物行当有生(文、武小生)、小(旦)、髯(老生)、大(花脸)、花生(丑)等。

“从古代战场上纸人纸马吓退敌军,到宫廷里的影子戏,皮影最终传入民间,随着时代发展,各地融入了各自的文化印记。唐山皮影从音乐、唱腔到表演、灯光音响布景,在全国皮影界独树一帜、名列前茅。”赵卫东说。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父亲将赵卫东带进皮影行。“当时我十四五岁,啥也不懂,皮影方面从小耳濡目染,比一般人稍强点。”赵卫东回忆说,进入剧团,他按照父亲的样子练习基本功。“当时对皮影,谈不上喜不喜欢,每天练习控制影人走路特别乏味,整整练了3年。”

除了日常练习,赵卫东在演出时仔细观察师父表演,私下刻苦训练。师父见赵卫东练习效果不错,便在一次演出中让其表演《白蛇传》,得到了师父和同事的认可。“演出被肯定,瞬间找到了自信,练功也有了动力,也是从那时开始才真正悟进来,喜欢上了皮影,开始研究传统和现代皮影,进行系统学习,逐渐把老师的技艺接过来。”

“传统是根基,发展需要创新。唐山皮影戏的艺术形式不断创新发展,早已走出国门,让更多国家了解唐山、了解中国,感受皮影的魅力。”赵卫东说。

上世纪80年代,皮影表演艺术家齐永衡应法国国际木偶学院的邀请赴法国讲学,为9个国家的皮影专家传授技艺。唐山皮影剧团应邀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参加“迪斯尼世界”的演出,又相继赴摩纳哥、法国,参加第七届国际木偶节和第八届世界戏剧节,并应邀赴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希腊、西班牙、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演出,先后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山皮影被赞誉为“魔术般、闪电式的艺术”“唐山皮影乃世界皮影之最”。

近年来,唐山皮影剧团的皮影戏《大闹天宫》《沉香救母》《三岔口》《那人、那仙、那山》《人猿情》等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每年,剧团都会带着这些经典剧目,平均演出300多场,其中为农民演出200场左右。

随着皮影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省、市多家艺术院校开设了皮影专业课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近皮影,学习皮影,让这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重焕生机。已近退休之年,赵卫东在授徒之余,也在思考唐山皮影的未来。他说:“创新必须要有,但传统必须保留,在退休之前,我要完成传统戏向现代戏的加工转变,改进表演手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和接受唐山皮影,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