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铁刚,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朱记扣碗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喜欢亲自动手制作扣碗。自己动手的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老辈人传承下来的手艺,在他这儿“不能丢”。
朱铁刚是盐山县西三里村人,小时候,村里有人办红白事,父亲总是被请去做老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扣碗。朱记扣碗在盐山县赫赫有名,父亲也备受人们的尊敬。十几岁的时候他就给父亲打下手,不久就能自己掌勺了。慢慢地,他做的扣碗因香而不腻而有了名声,众人讨教秘诀,不擅言词的他总是轻描淡写地笑笑。在朱铁刚看来,所有的秘诀都不是秘密,无非是“爱琢磨,心热爱”。
扣碗又称老席,也叫“八大碗”,是盐山一带婚丧嫁娶招待客人的民间风味菜肴。顾名思义,八大碗就是一桌八碗,有红肉扣碗、白肉扣碗、松肉扣碗、鹅脖扣碗、卷煎扣碗、藕夹扣碗、红丸子扣碗和白丸子扣碗。
乡村婚宴上,帮忙的乡邻用木板托盘送上八大碗,一声“开席啦”一下就打破了乡村的沉寂,那种隆重与热闹给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而烟火最旺处,依然是做扣碗的师傅那儿。
扣碗是功夫菜,做出一套完整的扣碗需要两天的时间。而朱铁刚做扣碗,更是讲究。所有的食材都需亲自采买,不同的扣碗有不同的要求。红肉扣碗需要带皮的五花肉,白肉扣碗要用肥一点的不带皮的肉,白丸子需要的是猪腱子肉;同样是肉馅,做松肉、藕夹、卷煎的肉馅也不尽相同。食材的选择需要经验,更要有一颗不怕麻烦的心。
耗费心力的食材选购仅仅是个开始。扣碗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煎炸蒸煮等几十道工序,剁馅、切块、过油,上大锅蒸一个半小时,蒸好后需要静置十几个小时,第二天再上大锅蒸两个小时,这样才能做出半成品。“做扣碗蒸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把肉里面的油蒸出来,这样做出来的扣碗才能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在朱铁刚看来,扣碗最大的特点是素食肉味,古时说三两肉一桌席,说的就是扣碗的特点。现在的扣碗肉素分明,肉是实实在在的猪肉,素的原料一般是鸡蛋和面粉。作为朱记扣碗的第四代传人,朱铁刚总结前辈经验,推陈出新,对选料、加工制作、煎炸烹饪等过程进行了全面创新,推出了30余个不同风味的扣碗。
现在的扣碗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礼品。朱铁刚开发了扣碗礼盒,更方便保存和携带。
朱铁刚明白,几辈人传承的这份美食,包含着盐山人的智慧和纯朴民风,他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