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杰,国家级非遗项目“梅花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武林大会获奖后,石瑞杰已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武术名人”。每当晨练者看到他在广场练拳,都会引起围观。
从一开始寥寥几人,到后来扎堆成群,十年如一日的义务教授,虽然很辛苦,但石瑞杰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只要有人想学,我就会让他们加入其中。”威县梅花拳历史较为久远,有别于平乡的梅花拳。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威县李家寨张姓梅花拳的一支随山西移民迁至威县。后平乡梅花拳的两支先后传入威县。目前威县梅花拳以威县李家寨梅拳和平乡邹、张(俗称“大架”、“小架”)三支为主。威县梅花拳主要分布在威县、武强、深州、北京和山东梁山一带。
威县梅花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拳种之一,曾影响过中国众多的传统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总署收山东巡抚张汝梅文》中就有关于威县一带梅花拳的记载。
清光绪二十四年秋,威县梅花拳传人赵三多联合山东冠县红拳首领闫书琴打起“义和拳”的旗号,在蒋庄马场举行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帷幕。因此,威县梅花拳被称为爱国拳。
传统梅花拳主要有桩步五势和行步三法组成,桩步五势分别为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行步三法分别为扎法、摆法、撤法。除了传统的套路之外,还有梅花枪,棋盘花刺大枪,春秋大刀,四门斗大刀,单刀、双刀、双手带,疯魔棍,双拐,奇门13剑,九节鞭,流星锤等传统套路,另有梅花拳的独门兵器,文棒、五虎贲、护身劈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更注重表演,实战功能逐渐被弱化。如果威县梅花拳想要传承下去,找回被抛弃的实战功能,必须有更先进更高效的训练方法。
梅花拳未来的传承和发展,石瑞杰深有感触地说:“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我们要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梅花拳,了解梅花拳,让中国传统武术项目有更好的保护和延续,从而让古老的武术运动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