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里的“十百千万”

  • 2023-08-03 14:52: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以数字命名的地名在北京很常见,这些地名由来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时期出现的居多。从一到万,不下百个,就连地道的老北京也说不全。

十里堡

十里堡隶属于朝阳区(东)八里庄街道,在东四环慈云寺桥以东。“堡”在这里读“pù”。古代堡同“铺”,指驿站,而十里堡就应为古驿站。朝阳门在明清时期,曾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关隘,而十里堡便是因地处朝阳门东十里而得名。

明代时,十里堡就已得名。当时的耕地分为官田与民田,官田中包括皇家所有的田地,称为皇庄。北京的皇庄起始于永乐年间,正德年间迅速扩张,朱厚照在位时一月之内增设七处,其中就包括十里堡皇庄。

元朝开凿通惠河后,江南粮米可“坐船”沿大运河到通州,再由通惠河直接开进城里;但明朝通惠河河道淤塞,码头只得退回通州张家湾,上岸后沿陆路进城。1729年(清雍正七年),为了运粮车行走方便,雍正帝下令修筑朝阳门外石路。修完石路后,十里堡皇庄一带才形成村落。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是一条胡同的名字,它隶属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域,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一对姓张的年轻夫妇,在北京新街口以南的小巷内,买下20亩土地,种菜为业,夫妻二人勤俭刻苦,日子过得倒也殷实。几年之后,颇有闲情雅致的夫妻又在园中种牡丹,芍药等花卉,园中有一片水塘遍种荷藕。春夏两季,百花盛开,香随风来;金风之秋,芳菊开林耀,残花傲霜枝;北风呼啸之冬,梅花映雪之日,可谓四时得宜,别具风光。当时城中士大夫、文人墨客纷纷来此赏花,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

到了清代,花园遗迹逐渐无处可寻,慢慢成了街巷,乾隆年间将此处称为“花局胡同”;光绪年间称“百花深处胡同”。民国后去掉胡同二字,简称“百花深处”,沿用至今。

千福巷

千福巷,位于安定门西大街南侧,是一条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东起北锣鼓巷,西不通行。全长198米,宽6米。

千福巷,明代属金台坊,称千佛寺胡同,因此地有一庙宇供有一尊千手千眼佛,故名。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沿称,宣统时称千佛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称千佛寺胡同。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千福巷。

据《顺天府志》,千佛寺元遗刹,明正统年间改名吉祥,现庙已废。《燕都丛考》载:“宝泉局西作厂在千佛寺胡同东北,俗称其地为钱局”。现胡同内有北锣鼓巷小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万寿路

万寿路位于海淀区西南部。北起阜成路,南至丰台区莲花河。万寿路北端是阜成路,阜成路北侧有明代的慈寿寺,寺内有塔曰永安万寿塔。后废弃,仅剩孤塔,简称万寿塔,俗称八里庄塔。万寿路即由此而得名。地铁一号线途经此地。

万寿路原为农田、土路。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铺筑沥青路面,是连接颐和园和丰台的主要道路。

据史书记载,塔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为母亲李太后祝寿所建,故称“永安万寿塔”。永安万寿塔又称玲珑塔,因属慈寿寺内建筑,另称“慈寿寺塔”。万寿塔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是北京现存明塔的代表作,与天宁寺塔并称“姊妹塔”。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