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艺术好像与“看不懂”画上等号,甚至不少人认为“看不懂的”、“无法解读的”才是艺术。
艺术家化身哲学家在作品中灌注思想和观念,从传统的艺术反映现实世界走出,走向抽象与玄妙。正因为抽象,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接受此类艺术是有难度的,依赖一定语境才能解读,但看似与大众保持距离的当代艺术,实际上是期待观众解读和加入的。换个角度来看,当代艺术是更适合天马行空的小孩子的艺术,因为它抽象没有标准答案。
人工智能作为近年最火热的话题引发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或许每一代孩子在小时候都畅想过未来,尤其是这群与人工智能相伴成长的孩子,他们天然拥抱科技,脑中的未来更加广阔、浩瀚。
在最近火热开展的沉浸式当代艺术大展《知觉的世界》中,以装置艺术的形式诠释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呈现出一个幻想中的未来世界。其间讨论了未来的空间感,空间体验,未来的生命形态等等。
艺术能够拓宽我们的感受与认知,在这个全新的艺术空间中,打开想象力的大门,走进幻想未来空间,让孩子思索未来、想象未来、成就未来。
在这个展览中,打开知觉的世界与孩子们一起读懂当代艺术、学习当代艺术、爱上当代艺术。
艺术可以是一种体验,是丰富感知,营造氛围的手段。
展览的第一个区域“时空通道”,是一条长达40余米的声光装置以计算机编程灯光序列和空间声音构建出一个多重感知的回形通道,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感官体验。光线和声音两种无形的介质打破了常规的时空感受,构建出一条连接个体和宇宙的通道,在这个通道中视觉、听觉感官被剥离又被赋予。
视觉、听觉感官是7到14岁孩子主要发展的中级感官,它能够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搭建桥梁与外部世界发生关联,时空通道这件空间装置能将孩子引入全新的知觉世界。
在黑暗的空间中,影像以永恒硅基生命为出发点,展现出硅晶体形态,原有的物理空间被虚拟影像打破,线条的交织象征着硅基生命的起源。线条持续生长,神经网络逐渐形成,意识和情感由此诞生。在线条的不断扩张与增殖间,硅基生命被赋予了有机形体,与碳基生命相互交融,形成全新的生命体,在不断的演化和升华中,以另一种形态得以永生。
通过全新艺术形式,让孩子们收获讲故事新方法,原来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条也可描绘自我的幻想世界。
未来可视化情绪,跨学科互动装置·情绪几何,艺术与科学、心理学、数学跨学科交融的互动装置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集合了创意交互、沉浸体验与趣味性。
艺术家费俊的作品情绪几何是这样一件互动装置,它试图以最为极简的语言——公式化的几何形态,去阐释最复杂与抽象的人类情感。当观众手握互动装置,当下的情绪会通过实时生理数据被采集和计算,生成一个个“因人而异”的情绪几何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在这件作品中,以数字算法捕捉和解码人们心中的万般心绪;而观众作为创作中核心的一环,以自身的生物性和潜在意识驱动作品的完成。
由于信息接受单元与发出单元的个体差异,在交流中会存在信息的损耗,而将情绪、思绪这些感性存在通过算法数据化,最终转译为可视图形是一种有效降低信息损耗的手段,低能耗的交流或许在不远的未来都会实现。
体验情绪几何,让小朋友在情绪可视化后看到自己与自己更好相处,在自我认知中建立更为理性、稳固的人格结构。
当代艺术去视觉化凸显观念表达,但依然有许多作品兼顾“好看”的功能。展区AI花园中,艺术“美”的属性在此表露无疑。
AI花园是会呼吸的未来花园,这件交互式声感光线装置,通过声音传感投在墙面的霓虹灯光忽明忽暗,将科技与自然元素相融合,引导观众以感官去探索生命中美妙的瞬间,创造出一片奇幻而治愈的未来景观。在这个空间中自空中垂下的9株仿生蒲公英种子,展现出轻盈飞舞的姿态,纤弱浓密的绒毛散发着温柔的光,渲染出静谧悠然的自然意趣。当你上前吹动这些蒲公英,气息和声音的强弱将使它们发出明暗不一的光,宛如一个个小小的奇迹在眼前绽放。
“AI花园”不仅凝结了自然灵动的瞬间,更创造了一种触动心灵的体验。它能打开孩子们的想像力,开启对未来景观的无限遐想。在这个展区中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与生态共同演化,展现出一片充满希望的明日图景。
当代艺术就是这样以多重媒介更广阔的表达特定主题,它不仅局限于服务视觉,将视觉、听觉、触觉共同纳入感觉,创造知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