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琢,国家级非遗项目“梅花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梅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
因在呈梅花状的木桩上练习而得名,落地演练以后,简称梅花拳或梅拳。1997年,邢台市广宗县被河北省授予“梅花拳之乡”称号。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秘本《大文底》记载:"收法老爷大道,心直量大,存心忍耐,养成真性结聚成练一处,言必有德有道,去后赐下明香一柱,老爷领下传道,要有事发起信香,四叩头师徒见面""弥勒(腊)勤佛下界"。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领导武场。每逢春节,万物初始,都是习武练拳的好时机。”说起梅花拳,李玉琢言语之间带着几分自豪,“梅花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其动作、套路朴实大方,既有表演观赏价值,又有技击实战功能。”
李玉琢多次带领广宗梅花拳队赴国内外演出、交流,屡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获国家体育委员会颁发的二级指导员荣誉证书、被授予“武术世家”等荣誉称号……李玉琢为保护梅花拳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保护好梅花拳的文化内涵,只是第一步。李玉琢开始思考如何使梅花拳这一“财富”,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扬。
1982年,李玉琢和侄子在本村开办了梅花拳健身辅导站和梅花拳文武小学,在56个村组建了梅花拳武术队,举办了梅花拳骨干培训班,配合有关部门的梅花拳普查、抢救和保护等,极大地激发了梅花拳演练者的传习热情。
动作行云流水,体态精神焕发,梅花拳的一招一式气势十足。李玉琢呼吁,“在如今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希望更多人了解梅花拳、练习梅花拳,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相信梅花拳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