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传统音乐
批次:第六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涉县西戌镇道教音乐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斋醮祭祷仪式的一部分,在道教中斋醮是一个联用名词,是“道场”或“法事”的意思。因斋醮有一定的规范仪式,道教斋醮科仪渊源于古代祭祷仪式。故名“斋醮仪式”。
涉县西戌镇道教音乐(全真玉皇朝科仪)是以杜光庭祖师的《四六全书》和《广成辑要》为“文牒”准则,依传统“科仪”做斋醮道场,系“按本宣科”,科仪音乐是代代师承的。西戌镇道教音乐《全真玉皇朝科仪》中有许多唱赞部分,诵唱的声乐部分有独唱、齐唱和散板式的吟唱等形式。诵唱的器乐部分除了有控制诵唱节奏的钟鼓、木鱼以外,还有二胡、板胡、扬琴、笛子、管笙、锁呐、箫、铛、镲、碰铃、三清铃等,唱赞的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和“偈”等格式。道乐中的乐器几乎包括了汉民族乐器的全部,用的较多的是钟鼓、磬、钹、铛、木鱼等打击乐,笙、管、笛、箫等吹管乐,古琴、二胡、板胡、阮等。
器乐的形式常常使用在科仪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道士步行队伍的变换,布罡踏斗等等场合。有的表现道士用符法召唤神将天吏;有的表现众神抵临坛场的喜悦,有的表现元神出窍飞登仙界的恬静漂渺;有的表现镇煞驱魔的道法威严。音乐旋律丰富多彩,乐器配置变化多端,很好地发挥着烘托气氛,表达内容的作用。整个道场音乐结构的完整性,强弱浓淡的对比以及表现力的丰富多样性,音乐语汇风格的民族性、典型性及统一性,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融合。对于普通的道教信众而言,道教科仪如同中国传统戏剧里的折子戏一样。对于从事音乐艺术研究的人来说,道教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