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民俗
批次: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涉县女娲文化,渊源流长,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亦如珍珠散落民间,神奇而美好。涉县的许多村名、地名都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簧有关,磨池村与女娲造人有关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女娲祭典”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女娲祭典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及民间祭祀女娲文化活动。2006年5月20日,涉县“女娲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农历三月十五为女娲生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五,四面八方的民众到娲皇宫朝拜女娲。从北齐建成庙后就有庙会,历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庙会规模逐年扩大,久传不衰,至清朝达到鼎盛。
建国后,民间朝拜延续不断。庙会期间,民间祭祀以摆社为主要形式。全国各地摆社以福建漳州、泉州、山西长治、榆次为主,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组织百余人,全套祭祀器具设备,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赶庙会的虔男信女,香客云集,有祈福还愿的,有进香朝拜的,还有旅游观光的。为了传承女娲文化、弘扬女娲精神,从2003年9月至今,每年涉县都要组织一次公祭女娲大典仪式,以展华夏文明,凝聚民族之魂。
过去 在涉县几乎村村有社,甚至一村多社,从清康熙年间后,上顶朝拜的有八道社,分别为:弹音社、曲峧社、石门社、七原社、温村社、索堡社、桃城社和唐王峧社。碑文记载;这八道社中,弹音村为东道主,弹音社为头道社,亦称龙头社。四方之客人先到弹音村行客拜过,然后到娲皇宫朝拜。农历三月初一,各社组织人员,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全副古装穿戴。祭品有三牲太牢、时果三珍、馒首干果等,祭器设备有金瓜钺斧朝天镫、祭旗、功德旗、黄龙旗、五彩旗等。祭祀队伍一字长龙,浩浩荡荡,甚是壮观。民间活动融入了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