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村落 | 沙河:西沟村

  • 2023-08-15 21:42:00
  • 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凤凰岭下西沟村

西沟村位于太行深山区,属沙河市柴关乡管辖,距107国道46多公里。村东凤凰岭赤壁丹崖,南北纵贯,村落就隐藏于岭西深沟中,故名西沟。全村有耕地33.3公顷,人口不足100户,200多口人,均为汉族。2016年西沟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3月被评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

相传,明代前即有人在西沟村居住。明朝永年二年(1404),周姓姑姑和三个侄子由山西洞洪县应诏迁来,其中二侄子定居西沟村,后有王姓人家迁入。现在,西沟村住户中只有周、王两个姓氏。

西沟村四面环山,村北高山连绵,是柴关川和禅房川的分水岭。一条小河自村西高山顺流而下,汩汩东流,在村东与从村东北高山流下的溪流汇合后,哗哗向南流去,曲折蜿蜒汇入柴关川。因沟谷纵横,村内建有大小五座石拱桥,其中三座为明清时期所建,另外两座为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成。

西沟村民居院落分为两个片区,一片北依树林密布的山包,面向东西溪流,坐落于溪流北岸高地,另一片分布在南北河川西侧台地之上。因此,总体说来,村落枕山面水,呈丁字形布局,街巷顺山水走势延伸。民居房屋多为明清建筑, 保存相对完好。民居墙壁全部用丹霞石块垒砌,厚达三尺;外墙壁随街巷走向弯曲,有的如圆形碉楼。室内顶部为梁、檩、椽木架构造,屋顶多为石板搭建的双向斜坡顶,约30%为青瓦罩顶,起脊挑檐,在房脊两端放置鸱吻。

为通风透光,保持室内木架结构的干燥,在山墙上部用青瓦巧妙地搭成外圆内方的制钱形状通风口,或者用红石垒砌方口形或十字形通风口。

民居门楼较为低矮,用青砖垒砌墙垛;在三分之二高度处铺设一块突出墙外的青石,之上是凹进去的方形砖,分别雕福、禄之字;再往上为逐型外突而整体呈弧形的戗檐砖。门楼横木梁之上搭放方正的木椽子,上盖巴砖,顶铺板瓦,用半圆形筒瓦盖住板瓦之间的缝隙,最外侧板瓦带有刻花滴水,最外侧筒瓦带有兽面瓦当,这种铺设结构不仅能防止漏雨,还能顺利排水。横木梁之下装饰木枋,横梁和木枋之间装饰阳刻的寿星木雕;木枋下有木挂落,木枋彩绘五郎探母等戏曲故事场景,木挂落镂空雕刻牡丹团风、万字不到头和暗八仙结合图案。门板上书写红底黑字油漆对联,有“惠风和畅,化日舒长”“五世其昌,百年好合”“诗书礼仪,万紫千红”等表明人生期盼的和家风家教的词语。

一般的门户用就地取材的木门墩,少数富裕人家门口有青石门墩,上刻狮子滚绣球、喜鹊登枝等吉庆图案;大部分人家门前没有台阶,少数仅有三级台阶。

踏上东西溪流东侧石桥,沿溪流北岸街道西行,映入眼帘的是土地庙。土地庙是村内时间最为久远的建筑,建筑时间至迟不晚于明朝初年;庙顶起脊,铺设小布瓦, 红石墙体苍老古朴,庙门书写“五行土为首,三才地作尊”的红底黑字对联,充分反映了西沟村民对于土地的珍惜之情。

往西不远,溪流北岸古柳参天,溪上古石桥宽大,桥洞深幽,南部高地建有古戏台。街中间开阔处北部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村民议事房(俗称官房),是村民商议村中大事的地方;房屋面阔四间,顶部用料为粗壮的荆木梁、檩,拱架起脊,三梁四檩五搭椽,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保存十分完好。沿溪流继续西行,地势渐高,北侧山崖下有一古井——在山崖处开凿水道,用石头搭建成拱棚形通道,泉水汇集深井中,井深丈余,水深约1.5米,水质清澈见底,饮之甘洌甜美。井旁至今仍然保存大清光绪二年石碑,记述村民凿井之事。

从古井处走上溪流最西侧石桥,南行即可到达西沟南片居民区。这片民居中有两条小街南北向延伸,东西短巷连通期间。因地势西高东低,民居呈阶梯状分布,站在小街中,可以平视东侧民居错落有致的屋顶。

因地处深山,西沟村民保持着不少朴素信仰。除土地庙外,村边还建有关帝庙、菩萨庙、山神庙、五郎庙、督司庙等,村西北大沟内的龙王庙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西沟村自古交通不便,过去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几乎与世隔绝,加上耕地多分散于山顶和山坡,地块面积较小。因此,农业耕作至今仍沿用古代犁耕、耧耩、耢耙、点种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村内至今仍保存着“耩地耧”制作工艺,该工艺在新中国成立前闻名沙河、邢台、武安、涉县、永年方圆数百里范围。此外,还保存着太行土布、荆编、纳土布鞋、扇鼓舞、古代婚礼习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西沟村周围自然景观壮观神奇,引人入胜。四周山野古树遍地,绿荫覆盖,植被繁茂,梯田层层。村西山巅处有深不可测的水帘洞石穴,村北东五指山莲花峰为冀南名山之一,山上有明代宗教建筑“娲皇宫神庙”。尤为神奇的是,村东山顶平坦,有大片适宜耕作的耕地,山顶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天湖”天然水池,湖畔生长大面积野生芦苇,置身于扑朔迷离的芦苇荡中,恍若进入了时光隧道,山风吹来,芦苇起伏摇曳,似海浪波涛,壮观无比。

西沟村地方特色小吃种类丰富,农家风味浓郁。醋蒜拌山野菜、柴灶精炖大锅菜、山村老豆腐、笨鸡蛋炒山韭、腌制山韭花、村姑酸黄菜、炖山猪、炖野兔、小炒柴鸡、清炖山羊肉等,全为无污染绿色菜肴;品尝一下小米捞饭杂面条汤、村姑手擀面浇柴鸡蛋卤(羊肉卤等)、核桃栗子山枣熬小米粥、鲜玉米面饼子、菜团子、馅贴饼子、手工饺子、柴锅烙饼等地方特色小吃,味道纯正,清香自然。

作者:李振旭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