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传统民俗,你了解多少?

  • 2023-08-17 13:42: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七夕节,又称双七节、乞巧节、巧节会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浪漫的节日,七夕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自汉代以来的七夕乞巧项目,月夜穿针要求快、准、巧,这是难度很高的技术活。在民间还有一个特别的园艺乞巧方式,那就是种巧芽。人们在七夕之前,培植豆芽或麦芽,到七夕活动期间,妇女带着各自精心培植的作品,献给巧娘娘,同时让大家品评,看谁的巧芽长得茁壮,谁就得巧。这是种植技艺的比试,是对女性智慧的激发与农事技艺成果的肯定。

喜蛛应巧

这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源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拜织女

拜织女是妇女们的大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七夕,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妇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到主办者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默念自己的心愿。

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吃巧果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晒衣晒书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衣晒书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晒书籍。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