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仁寺
溥仁寺,位于避暑山庄外武烈河东岸原喇嘛寺村东,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这是康熙六十大寿之年,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专门前来祝寿,为表达热诚拥戴的心意,纷纷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以示祝贺与纪念。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两座寺庙,康熙题名为“溥仁寺”(俗称前寺)和“溥善寺”(俗称后寺,),后来成为他们的聚会之所。溥通普,普遍、广大之意,是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的意思。
溥仁寺是承德外八庙中建成最早的寺庙 ,是典型的汉族寺庙“伽蓝七堂”式的传统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3万多平方米。东西内、外分两层围墙,内院前后分四进院落。沿中轴线南北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垂花门;两侧置钟楼、鼓楼、配殿、配房、回廊、僧舍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