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剪刻画绘
杨柳青木版年画
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
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
中国的年画有很多种,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最具特色的年画之一,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工艺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手法,有别于单纯的木版套印,在我国民间年画中独树一帜。作品将工笔重彩人物画和民间版画艺术特点融为一体,尤其是人物作品开脸,需要手工晕染十多层次,宛如一幅古代工笔人物画,故而传至宫廷内,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之说。
”贡尖”是杨柳青木版年画中最普遍的一种体裁,宽112厘米,高63厘米。贡尖一词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畅销北京,宫廷内“贵人”遣人选购,贴在宫内。为讨好皇家,年画作坊每年将初版彩印的拔尖新年画,先献给宫里贵人挑选,这类供选的画样统称“贡尖”。可见当时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多么盛行,有“贡尖宫间,新品拔尖,先贴宫廷,贵人尝鲜。”之说。现在逢年过节,普通百姓依旧用年画来装扮自家生活。
内画
志潜一壶,深润八法
“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它起源于清朝画鼻烟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天津河北区津派王氏内画制作需选取优质水晶或器料雕刻成器坯,使用串膛法研磨器型内壁,使玻璃壶内壁呈现乳白色,然后根据设计在壶身内部进行彩绘。绘画时将曲形笔伸进瓶口内,沾色反画,这需要高超的技艺。一是作画顺序相反,从壶外观看才是正画;二是壶口小操作难,内壁绘画时很难看到笔的位置。
大郑剪纸
万剪不断,线线相连,刀刀不断,整纸不散
天津东丽区大郑剪纸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代传承人在制作工具、用料、内容等方面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剪纸艺术。
大郑剪纸作品新颖朴实、刀法细腻利落、线条粗犷有力、形象逼真生动。现今大郑第四代剪纸艺人开始向产业化发展,创作的作品集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并将中国工笔画和西方油画效果融入到剪纸中,创作了《清明上河图》《仕女图》《百马图》等大型剪纸作品。
杨柳青剪纸
万剪不断,线线相连,刀刀不断,整纸不散
杨柳青剪纸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继驰名中外的杨柳青年画之后,又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早年的杨柳青剪纸大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家庭妇女之手,后来随着杨柳青人口的增多,街景的繁荣,需要美化衣饰和门窗者越来越多,剪纸逐步转化为商品。杨柳青剪纸题材广泛,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无所不包,并受杨柳青年画的影响,造型优美、刻制细腻、线条流畅,玲珑剔透,秀美可观。
皮影雕刻技艺
左手推皮,右手捉刀,皮转刀不转,快慢要相连,功夫若不到,刀蹦皮子烂,
天津蓟州区的皮影雕刻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尤以别山镇翠屏山的张家皮影雕刻最具代表性,至今已传承五代。
皮影雕刻主要用驴皮做原料,雕刻成各种人物、动物、建筑、兵器等。皮影造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鲜明的形式美。皮影雕刻成品要经过选皮、画样子、雕刻、着色、刷油等37道工序。在皮影艺术中,线条是影人的骨架,节奏构成了影人的美感。皮影雕刻时采用象征的手法,擅于运用颜色。以人物为例,红色代表豪放,黑色代表刚直不阿,紫色代表倔强中正。
皮影雕刻最关键的是影人的关节,也称“骨缝”。从开始图形的雕刻到最后连接装订都必须精准的选定“骨缝”中的“骨眼”,这是影人造型生动的关键一环。影人的静中动,动中传神,其道理也在于此。
现在皮影除用于皮影戏道具以外,还有装饰作用,小编推荐您可以购买皮影桌摆或者挂件装饰房间,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