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非遗——振兴传统工艺展·花丝镶嵌

  • 2023-09-11 20:15:00
  • 天津非遗中心

花丝镶嵌又叫“金银细金”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花丝镶嵌主要采用金、银、铜为原料,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制作宝石的托座或者凹槽,在宝石匮乏的情况下也可利用烧蓝等工艺,以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

天津地区的花丝项目都是怎么形成的呢?

花丝镶嵌在天津形成气候大约在清末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以后,北京宫廷艺术流向民间,许多工匠艺人聚集在天津、北京交界的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区),建立作坊,广收徒弟,将宫廷技艺传入了天津。

马氏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马氏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了宫廷匠人所授的京工花丝技艺,赓续至今,已有四代。第四代传承人是90后的马赛,他注意到了近年来汉服市场的大量需求,守正创新,以复原历史文物为主攻方向,高精度还原,逐渐在业界做出了名气 ,很多电影、电视剧组慕名找到他,订制道具。

武清县(现天津市武清区)的花丝镶嵌手工作坊快速形成规模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功底扎实的花丝师傅。这些师傅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自立门户,专门从事花丝镶嵌制作与销售,传承方式有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

宫廷花丝镶嵌(金银细工)技艺

河北区的宫廷花丝镶嵌(金银细工)技艺便是以家族方式传承而来。第五代传承人,80后的马雅静辞去高薪工作,潜心钻研技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创立了三个花丝镶嵌的品牌。

她秉承匠人精神,坚持做有品牌的作品,做有温度的产品,利用电商平台打开了销路,研究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因为纯手工打造订货供不应求。

津派花丝镶嵌技艺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加强了对外贸易,开拓了花丝镶嵌的国际市场,天津首饰厂从武清县(现天津市武清区)高薪聘请了很多老艺人进场,成为天津花丝镶嵌技艺发展的中坚力量。

河西区的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王鹏原来就是天津首饰厂的设计员,上个世纪90年代辞职后就在滨江道附近成立了珠宝工作室,聘请天津首饰厂的老艺人赵连斌、林永平和设计员秦朴。这个项目的亮点之一就是珠宝镶嵌,利用异形珠宝天然的形态,凭借老艺人多年的经验和熟练的手法制作珠宝的底托,形成一件件花丝镶嵌艺术珍品。

津派花丝制作技艺

2002年原天津首饰厂的工人刘军花掉自己的积蓄买下了濒临关闭的天津首饰厂的图纸资料、磨具、生产工具、技术管理手册等,将天津首饰厂改制为有限公司,继续重金聘请侯燕洁等首饰厂的老艺人重返工作岗位,积极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津派花丝制作技艺2022年列入第五批非遗名录。这个项目更能唤起天津人的家乡情怀,刘军在专注恢复老的首饰样式的同时也紧跟时代步伐,与多所高校合作,设计出大量具有天津地方元素特色的首饰作品,让消费者产生了家乡认同感,也为天津旅游纪念品市场做了范例。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