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人物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天津人,我国著名剧作家。自幼喜好文学戏剧。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就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了当时戏剧界,清华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升入研究院为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1935年到天津体验生活创作出话剧《日出》,1940年发表《北京人》,1946年创作《桥》,1948年出版了电影剧本《艳阳天》,这些作品使曹禺享誉世界,标志着话剧事业发展到一个高峰。
PART02主要事件
曹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1910年8月出生于天津.在南开中学、清华大学求学时,接触并钻研了大量中外古今的文学、戏剧名著,参加了业余戏剧团体的演剧实践.在大学的学习结束后,到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抗日战争期间,随剧校迁到大后方,一面教学,一面创作和演出,以戏剧为武器,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戏剧界、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
他的主要剧作有:创作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作曹禺三部曲).他一生创作的剧本不多,但他以质量取胜,几乎每一部剧作都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打动了读者和观众.本书所收的四部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是他的十来部剧作中最优秀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作。
PART03与天津的故事
曹禺的祖籍是湖北潜江,他于1910年出生在天津小白楼一座安静的院落里;后来,他家搬到当时的意租界二马路36号。
这是一座十分讲究的意大利式的两层的小洋楼。曹禺的童年与青年一直生活在这座小楼里。他的一生中,是天津南开中学给他指明了道路,中学时代的戏剧爱好竟使曹禺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了下去,终生不渝。是天津这块土地培育他成长,给他打下了深深的永不能磨灭的舞台与演出的烙印。
PART04故居景象及构成
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始建于清末。东至民主道21号院墙,西抵民主道27号院墙,北起南临民主道23院墙。现有小院狭窄,二层小楼,五间平房。23号院(前院)坐南朝北,环境同上,有过道二层,前后两个独立小楼。23号院占地面积510.89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9平方米。25号院占地面积40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43.82平方米。
曹禺故居纪念馆和曹禺剧院充分展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独特艺术魅力、全面解读曹禺艺术思想形成过程的绝佳平台,是天津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宣传天津文化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为砖木结构的两座两层独立小洋楼,前后庭院小花园,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建筑风格。该建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是享誉中外的戏剧大师曹禺(万家宝)度过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万公馆”。2004年,该建筑被河北区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或多或少隐含着这段经历的影子。
PART05游玩攻略
景点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7号
交通指南:地铁一号线“下瓦房”站下年B出口出站,步行可达。或乘公交至民主道站、“,具体公交线路参见 “其他说明”
门票信息:免费 周二至周日9:00-16:30免费参观
最佳游览季节:四季皆宜
预计游览时长:15-25分钟,细致游览需要一小时以上
PART06小编总结
曹禺的一生创作了很至的文学作品,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培育起来的戏剧艺术大师,他继承了鲁迅的精神,在戏剧创作,戏剧教育等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方近代戏剧的表现方式,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日出》《北京人》《家》都是杰出的作品,为话剧的发展作出了有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