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安国药膳被列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 年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安国县志》记载:悠久的药业,使安国人民很早就懂得了“药物养生”“医食同源”的道理。
清代雍正时期,安国药业达鼎盛期,这里年年春秋两次庙会,春五(个月)秋七(个月),连接不断,全国药商云集于此,南药换北药,东西大交流。随之各地药膳食疗之方、延寿益年之术也在这里得到交流传播发展,甚至一些宫庭药膳、其他民族药膳也传入安国。 清代雍正己酉年 (1729年),祁州进士刁显祖的《祁阳赋》载“香椿为荐盘珍味,蒜薹亦食品佳苗”“薏米胜雕菰之饭”“土豆冠环蓣之肴”“瞻苏记于简册,醪枣制以薰烧”。这说明在清朝中期安国百姓就已把香椿、薏米、大蒜和枣酒作为食疗佳品了。
安国药膳大致可分为七类,分别为营养滋补类、抗衰防老类、防病祛病类、辅助食疗类、护肤美容类、养生药酒类、保健药茶类,共计120多个品目,包括冷食(凉菜)、熟食(炒、熘、煎、炸)、炖食(煮、炖、蒸、酿)、汤食(古方汤刘、现代配伍、新型品目)、主食(传统风味、现代创新、滋补调节、营养结构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