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与“春分”同为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写到:“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秋分日居于秋季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平分了日夜。春分后,春水长流而浩荡,而秋分后,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已成告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秋虫残鸣,红叶凋零。
二候·蛰虫坯户
后五日“蛰虫坯户”。王安石诗云:“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
三候·水始涸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受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
秋分习俗
1.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2.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
3.吃秋菜
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还有些地方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4.粘雀嘴
秋分这一天,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煮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用细竹插着置于室外田边,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5.送秋牛
秋分时节还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好几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秋分养生:温润为主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日生,对人体影响非常明显,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有“多事之秋”之说。因此,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白露的“燥”是“温燥”,而秋分的“燥”是“凉燥”。秋分时节饮食以温润为主,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秋梨、萝卜、百合、银耳、藕、苹果、蜂蜜等,可起到润燥的效果,熟食秋梨还可滋养五脏阴气。
此外,秋后的脾胃比较虚弱,每天早晨喝粥,最能养胃。明代李挺云:“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初秋时期不少地区湿热交蒸,以致脾胃虚,抵抗力差,每天早晨喝粥,如甘蔗粥、玉竹粥、黄精粥等,对秋季养生大有裨益。
秋分时节要“少辛增酸”。少吃辛辣食物,以防肺气太盛伤肺,故而少辛增酸,可增强肺脏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侵入伤肺。因此,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要少吃,多吃一些酸性蔬菜和水果。
另外,秋分后要注意保暖,适当增添衣物,但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以免影响人体抗寒能力,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