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段派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唐建文

  • 2023-10-31 20:35:00
  • 河北文化旅游

唐建文,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冀东段派评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世上万般皆易,唯有说书难习,万象包罗只自己,独身一台大戏。行腔高低婉转,说白顿挫迟疾。少长咸集皆入迷,确有无穷乐趣。”寥寥几句定场诗,勾勒出说书人谈古论今、演绎春秋的图景。

虽已年近古稀,但对曲艺的热爱不曾稍减,他说:“冀东段派评书是唐山乃至河北曲艺的代表性项目,我会尽我所能将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醒木在手,道尽千古人间事;折扇轻展,呼出百万铁甲兵。聚光灯下的唐建文,一人一扇,演绎了传统评书《楚汉争》鸿门宴片段“张良进帐”,以三寸之舌将观众带入古今世界,道尽天下兴亡。

唐建文的外祖父段荣华是石匠出身,曾念过一段私塾,喜欢读书,尤爱《三国演义》。上世纪20年代,段荣华从北京顺义县来到唐山做石匠,每遇雨雪天气无法露天作业时,便去小山的书馆听书。那时的小山不仅是唐山市的经济中心,还是戏曲曲艺文化争相献艺的圣地。“他见说书先生衣着体面,一场书就能赚两袋面,比石匠一个月挣得还多,于是便产生了改行学说书的念头。”唐建文说。

小山曾是唐山的经济、文化中心,天宫、天乐、永盛茶园等戏园子,万顺、和义、青莲阁等书馆错落其中,不下二十几处。

段荣华的女儿段少舫8岁随父亲学艺,十来岁在唐山万顺书场伺候父亲说书,没弹弦的她去弹,演员不舒服她垫场。空余时间,段少舫和小伙伴们一起捡煤核儿。晚上,她在院里练习功马势和刀枪架。后来,段家因故离开唐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唐山,继续在万顺书场演出。

生长在曲艺世家,唐建文自幼热爱曲艺,常跟随长辈演出,耳濡目染,为评书、快板、大鼓等打下了基础。经历过动荡岁月的段少舫不想让唐建文再入曲艺行,但唐建文却打骨子里喜欢这些伴随其长大的艺术。

唐建文继承了母亲的天赋,其创作的新故事《老蔫大哥与爆竹嫂子》《罪恶的选择》、中长篇评书《大义灭亲》、评书《节振国》等累获文化部以及省市大奖。

“母亲临终前在我耳边说:书馆养了咱们家一辈子,你要是有能力就开一个,把妈这个事儿办喽。”牢记母亲遗愿,唐建文重开万顺书场,并将长辈们遗留的照片、手稿、作品等珍贵物品在书场展出。“现在的万顺书场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曲艺节目,还能感受唐山曲艺的发展与传承。这里是曲艺传承示范基地,也是《曲艺史话说唐山·文史图片展》的展馆。”唐建文说。在书场展示的老电视、留声机、《明英烈》手稿等众多的展品中,有一块磨平棱角、漆黑圆润的醒木。唐建文说:“这块醒木传承了120年,历经六代说书人之手,能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

2018年,唐建文将快板、三弦、西河大鼓、评书、相声等曲艺形式带进滦州横渠实验小学,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他为孩子们创作了快板情景剧《文明执勤小交警》、改编系列评书《解学士》、相声《大与小》等。其创作的曲艺联唱《悠悠鼓韵唱滦州》,参加了在北京录制的“2019年全球华人传统文化春节晚会”,成为滦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2019年,该校被评为“河北省曲艺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和“唐山市曲艺进校园示范基地”。

“听书看戏,可以学习古人智慧,懂得更多道理。我热爱曲艺,虽已年近古稀,但我有信心、有决心,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唐建文说。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