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周,国家级非遗项目“杨氏太极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89年至1993年间,在嵩山少林寺系统学习少林传统武术。回到家乡后,偶遇太极名师胡利平。自此,李利周不分寒暑,追随胡利平练习太极拳十余年。
因痴迷太极,德行端正,勤奋好学,2006年,李利周终于被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胡利平收为入室弟子。“老师教拳都是一对一,要求很严。冬天练拳,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湿透;夏季练拳,鞋里都能倒出水来。”李利周回忆说,刚开始练拳时,他感觉浑身痛、疲惫不堪,慢慢地,越练越灵活。有一次,他身穿黑衣白鞋回家,突然一个小孩嚎啕大哭,原来,因为他走路太轻、太快,小孩误以为他是“飘来的”。
李利周跟随胡利平系统地学习了杨式、武式(郝式)太极拳及刀、剑、杆、推手。“师傅考察我13年才收我为徒,并非我的武术根基不行,主要是观察我的品行。师傅常说‘练武之人以德为重’。”李利周说。多年来,他每日都在清晨5时起床习拳。习练太极拳,让以前脾气急躁、动不动就要和人比武的他,开始懂得了收敛,遇见问题不再冒进,而是转为思考解决办法。习练太极拳,让李利周精气十足、身体灵活、身心愉悦,更容易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人养成了好习惯,自然就摒弃了坏习惯。”他告诉记者,他还因此结识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结交了更多朋友。
太极讲究以不变应万变,刚柔并济。因为太极拳千变万化,全身布力,抓、扣、提都根据对方的路数在一念间进行转换。”李利周说,他和师傅一样都喜欢实战练拳,他曾对阵散打、跆拳道和柔道的多位专业选手,无一战败。
李利周参加了第三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并获56公斤级推手选拔赛冠军;2007年,他又荣获第四届永年广府太极年会男子75公斤级桩上推手擂台赛银奖;2008年,在中国邯郸国际太极运动大会推手擂台赛上,李利周荣获男子C组75公斤级第三名;2009年,在第六届永年太极拳年会上,李利周获太极拳C组表演项目金奖;
“参赛也是为杨式太极拳扬名的一种方式。身为杨式、武式太极拳发祥地的永年人,传承太极拳责无旁贷。”从2012年起,李利周在永年县政府招待所院内教拳,每日清晨都有四五十人跟他练。
他还曾担任永年县万人太极拳表演主教练。“打太极拳给人带来的益处都是循序渐进的,打太极就类似给身体存本钱,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李利周说,和外家拳相比,太极拳习练对身体是“零损伤”,是一种协调性极强的有氧运动。太极讲究内外兼修,修身养性,“有百利而无一害”,且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练起来也不会打扰到他人,非常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习练,易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