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淑华

  • 2023-11-08 15:59:00
  • 河北文化旅游

李淑华,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是当地民俗文化的历史积淀。清代开始,面花模子雕刻就以精湛的技艺、精美的图纹、印面易脱的优点名扬京津冀鲁一代。传承至今,雕刻技艺已有近200年。

面花的主要原料为当地旱麦面粉,而面花模子,便是人们刻制面花的工具。

面花模子的花样很多,内容大都取材于农村生活,以寓意吉祥的植物、动物为主,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多年来,面花模子雕刻手艺人精心设计,使木板生花,雕刻出专门制作面花的模子,供人们使用。面花模子的使用,丰富了面花的艺术内涵,大大提高了面花的观赏性。

李淑华是1988年开始跟丈夫高殿华学习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的。她重点学习花样设计。多年来,她自创雕刻花样100多种。如今,很多艺人所用雕刻花样均出自她手。

每刻完一个模子,丈夫高殿华都会再复制一个做纪念。在他的家里,最近这十几年的模子占满了一整面墙。这上千种图案,大都是取祈福、纳祥之意。

黄骅面花模子花样作品包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无丝毫的矫揉造作,反映出当地人民生活情趣,爱好和追求。黄骅面花模子花样造型美观、形意结合、构思独特、惟妙惟肖。尽管花样千变万化,大小各有不同,但每件作品都有其灵魂所在:雕刻花样中都要设计一个或几个最为凸出的部位(如鱼头、花心或者作品的中间部位),代表吉星高照,迎合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打红点”习俗。黄骅面花模子花样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折射出很强的民俗情节和喜庆色彩。

近年来,夫妻俩在自家开了一个小型面花模子雕刻作坊,名曰“双印坊”。

2013年,中央电视台《沿海行》节目对黄骅面花做了报道,高殿华的面花模子雕刻技艺开始为外界所知。起初,只是黄骅的几家面花食品厂和周边县市的买家订购,随后高殿华的业务迅速向外辐射。

从2014年开始,高殿华夫妇走进黄骅市高官庄中心校和羊二庄中心校,义务传授面花模子雕刻技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

对于很多人来说,传统面花模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家乡味道的痕迹,也是家乡的文化符号。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