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人的非遗家常菜——崩肝

  • 2023-11-17 12:11:00
  • 河北文化旅游

马大山,市级非遗项目“正定崩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正定崩肝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深色的菜品也勾不起人太大的食欲,但是只要你夹上三五根放到嘴里一嚼,只要这么一口,就会让你一吃上瘾。”做了几十年崩肝,也吃了几十年崩肝,传承人马大山说起崩肝来,犹如美食在口。

崩肝其实早在唐代就已出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城正定历史上与保定和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常常有战事发作,听说崩肝的产生就与唐代大将郭子仪有关。

郭子仪在唐明皇初年驻防真定(今正定)。有一天,晚餐现已做好,一锅生炖牛肝热火朝天。突然,探子报告,敌人被发现在城西。郭子仪放下食物,披挂上马,率众将士倾巢出动。三个时辰后,胜利归来,揭开锅盖一看,一锅牛肉肝自然煨干,但不糊不焦,色泽金黄,进口脆香。西域名厨马师傅得此启示,将鲜牛或羊肝切丝用香油炒、蒸,又佐以葱、蒜、生姜,外加丁香、八角、茴香等,制成“甘旨崩肝”,撒播后世。

“崩肝是道凉菜,堪称正定一绝,全国只有正定有这道美食。崩肝色泽酱红,进口鲜香。口感筋道,初尝有些硬,但越嚼越香,回味无穷。”马大山介绍说。

关于肝的入菜,大部人熟悉的是炒制,炒肝也是大名鼎鼎的名菜选手。大家对“崩”这种做法多少有些生疏,“崩”的手工介于煎和炸之间,用的油比煎多,比炸少。小火用油将肝丝中的水分慢慢烘出,直到肝丝逐渐变得筋道脆弹,制品吃起来更有嚼头。

崩肝的炮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需先将煮熟的黄牛肝切成均匀的细丝,然后再炸、卤、炒。每一道工序中,火候的掌握都十分关键,稍有一点“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崩肝的色泽和口感。其中制作的两大关键是切丝和卤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切丝,虽然正定崩肝已经从家庭作坊生产,转变为借助生产线,但切丝必须要求手工,这是因为崩肝形态是有标准的:长度不低于两厘米,片的厚度不超过一毫米。

切丝之后入油炸。当肝丝呈金黄色时,即可出锅。随后便是在含有葱、姜、蒜以及秘制卤方中浸泡十二小时。卤汁中除了含有酱油、香油、八角、茴香之外,还有丁香等秘方。崩肝的口味绝对离不开这一道道复杂精细的炮制工序。

而今,崩肝已成为正定人的家常菜。逢年过节,屠宰生牛,牛肉蒸煮分食,牛肝则留下来炒崩。别看它成品简单,但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前前后后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极为考验耐心和经验。崩得好的牛肝丝柔韧有弹性,吃的时候能感觉到爆汁和弹牙,就像有一只撒欢的小牛犊在嘴里活蹦乱跳。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