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岳区,整体风貌宛如中国版图的缩影,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
从丽正门进去,首先是宫殿区。分了三进院落,和大部分的宫殿一样,是前朝后寝的格局。这里的大多数建筑采用民居的风格特征,不施彩绘、不用斗拱、不加雕琢。
宫殿区后面,就是大片的湖泊了。湖泊以堤分隔,堤连洲岛,岛上又置楼阁亭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小金山,仿镇江金山而建,整体玲珑精巧。烟雨楼旁的假山,内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室内空间,旁有洞口,既起采光作用,又形成框景效果。
平原区内是一大片的稀树草原,名“试马埭”,收割的草被打捆成方形,让我想起了呼伦贝尔,不过内蒙收割的草量极大,被打捆成巨大的圆柱形。有些树已完全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闪亮。
文津阁,是一座皇家藏书楼。
平原区东端有永佑寺,山门看起来小巧而厚重,里面的几处殿堂已不存,仅留有一塔,即永佑塔。永佑塔的标志性很是显著,从避暑山庄各处,很容易看到永佑塔的身影,包括来时沿着承德武烈河走,也能瞧见它的身影。
山庄西侧便是山地了。我们从松云峡进入,因其峡谷两侧遍布松树而得名。山倒不高,但是广。从林间穿过,不同的树木变幻着色彩。
从松云峡入口的小丘上山,可以途经两个山尖,各有一亭,名南山积雪和北枕双峰。
往西,从山区的北城墙上,可以眺望普陀宗乘之庙,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叠叠,很是壮观。
松云峡北山之巅上坐落着广元宫,和地势的巧妙结合使其如同画中的建筑。我们从后门沿着围墙绕到前门。前门朝西南,此处地势险峻,有小路上山,这样的入口地势使其增添了几分距离感和神圣感。
从广元宫下山,有一桥,桥拱极高,也是出于防山洪的考虑。
广元宫附近有山近轩遗址,原建筑早已不存,仅存有少量的青砖、瓦片、柱础,这些都是清朝的遗存。
除了山近轩之外,松云峡两侧的谷地里还有众多的建筑遗址,如碧静堂等,很多仅存基座。这些建筑巧妙利用原有地形,营造出具有画意的栖居环境,让人印象深刻。
深谷里的黄昏来得格外早,四点多开始,山峰的暗影便越来越重。
到松云峡的尽端时已是下午六点。友人说想去秀起堂遗址看看,于是我们沿着山脊向南而行,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暮色四起,皓月当空。
走到四面云山亭时可以看到月光下城市的点点灯光,甚至可以看到山间里一层薄薄的雾气,想想在古代,没有这些城市的高楼,那四面则是峰峦叠嶂,暮霭层层,这是否是四面云山亭名称的由来呢?
途中忽见一黑影闪过,而后又响起了动物的叫声,惊喜发现这是避暑山庄的鹿了。动作太快,难以看清。林中又有沙沙的响声,那是鹿在活动。
沿着一狭窄谷地找寻秀起堂遗址,不过此时天已完全黑下来了。这种在谷地行走的体验很神奇:中间是一条山间小道,两边是高起的土坡,眼前是直立向上生长或倒伏横趴的树木,抬头是林间透过的月光。遗憾的是,由于天黑没能找到遗址所在,又赶时间,只得放弃。
顺着榛子峪出去,该峡谷较为平缓,山谷的道路也比较开阔,无需打灯,月光的照耀便可以使人看清道路。
晚上七点,丽正门已关,只能从城关门出去。出去,一碗承德的牛杂汤足以慰藉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