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精彩大展,不容错过

  • 2023-12-11 14:47: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天气渐冷,艺术加温,京城的这些展演活动精彩纷呈。冬日室内看展无惧降温,赴一场美好的文化艺术之旅吧。

《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

12月9日,“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侧三层平台及环廊正式对观众开放。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别样亮相,展现出石窟艺术的美。

约1500平方米的沉浸体验展陈空间里,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被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 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眼光和独特视角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

空间内还包括以“菱格世界”“万古遗珠”“东方微笑”“十方同源”“奇崛妙境” 组成的“艺术时空体验区”,以及“教学互动体验区”和“衍生艺术品区”等。

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独特形态之一,反映了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融合创新的复杂历程,折射出艺术审美与风俗变迁的诸多细节,展现了跨越时代和地理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历史见证。此次展示,通过巨型数字装置和全感官互动式观展模式,打开了石窟艺术全新的解析和观赏视角。

展览时间:正在展出中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侧三层平台及环廊

《共同家园——大自然的奇迹》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共同家园——大自然的奇迹》展览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中。

本次展览以缤纷动物为切入点,共遴选出672件动物标本,按照“尊重——动物多样之美”“共生——自然就在身边”“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三个单元重点讲述我国的动物情况及近年来的保护成果,并延展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历史,让广大观众深切感受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进一步认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自然规律,深刻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同一个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呼吁大众关爱动物、顺应自然、保护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展览整体设计上注重标本之间眼神的联系和形体的动态呼应,用环境烘托出动物在自然界的状态,突出“生态之美”。为更强调标本的美感,对不同的生物的生活空间进行概括抽象——用几何造型塑造不同空间特色,用统一的色调掉突出标本的“造型之美”。通过互动设计,增加观众的参与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旁观者,突出“和谐之美”。借助橱窗设计“扁平化”的手法增加视觉上的丰富度,强化自然特点,塑造更好的氛围感。灯光上更强调对于动物脸部的强化和氛围的颜色塑造,使观众更能体会到自然界精灵的魅力。

展览时间:正在展出中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6、南7展厅

《“守正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二十周年艺术创作汇报展》

12月5日,“守正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二十周年艺术创作汇报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展览共展出67位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由文学与戏剧、美术书法与摄影、陶艺与漆艺、舞台表演与创作、设计五个门类构成,集中呈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艺术家二十年来的重要创作和研究成果,为观众带来种类丰富的艺术盛宴。

一朵朵陶瓷莲花缤纷垂落,倒映在镜面中,引来观众纷纷拍照打卡,展览现场展出的空间场景艺术作品《花的精神——莲之镜像》,出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著名陶瓷艺术家朱乐耕之手。他将传统陶瓷艺术与沉浸式场景结合,诠释了“在传承中创造”的中国故事。著名作家莫言的书法作品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由他手书的新诗《蒙内铁路谣》,写下了莫言在前往肯尼亚参观蒙内铁路后的感受。对他而言,这是一次“走出书斋”,深入到生活中的创作体验。

在展览中,观众还可以欣赏到摄影家黑明的多组作品。2010年至2015年,黑明走访拍摄了近200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100岁左右的老兵,拍摄了上万幅照片,出版了《100个人的战争》摄影集。“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黑明说道。展览现场还展出了黑明拍摄的新窑子村系列摄影作品,20多年来他先后50多次前往这个村庄,用摄影的方式表现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迁。

展览时间: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展览地址: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观礼——中国古代礼仪讲究》

目前,《观礼——中国古代礼仪讲究》展览正在紫竹院公园友贤山馆展出中,此次展览结合典籍与绘画解读不同朝代和地区的礼仪讲究,从制度、服饰、用具等角度带领游客深入了解古代礼仪的文化内涵,在“礼”的历史演变中感受中华礼仪之邦的独特魅力。

礼仪文化是中国古代确立社会秩序与人际规范的重要文化制度。礼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仪式安排,是中国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天地的方式。

本次展览希望让观众在深入了解古代礼仪丰富内涵的同时,在礼的历史演变中感受中华礼仪之邦的独特魅力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1.古代礼仪概述

古代礼仪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没有产生于原始时期的祭祀礼仪,就不会有后来社会礼仪的赓续发展。

2.古代礼仪服饰

古代着装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还反映了社会文化、道德观念和等级制度。不同朝代和地区的着装礼仪各有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3.古代礼仪用具

展览时间:持续至2024年2月下旬

展览地点:紫竹院公园友贤山馆

《十指彩墨翔九天——刘伯骏102岁纪念展》

12月7日,“十指彩墨翔九天——刘伯骏102岁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分为“平民花中四骄子”“文人画中四君子”两大板块、8个主题,展出了刘伯骏先生百岁前后创作的近60幅新作品。

本次展览为缅怀享年102岁的中国写意花鸟画家刘伯骏老先生,展示经典作品六十余件。展览分为包含以向日葵、美人蕉、鸡冠花和牡丹为主题的“平民花中四骄子”以及以梅花、兰花、竹和荷花为主题的“文人画中四君子”两大板块,以呈现刘伯骏老先生在国画领域“十指指画,溯古通今”“彩墨成就,中西合璧”“平民视角,自然为师”的三方面的贡献。

展览时间:持续至12月17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京城疏整促十年展》

在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迎来10周年之际,《京城疏整促十年展》正式亮相景山公园观德殿。本次展览采用大量的图文、视频、互动照片墙等形式,全面回顾十年来北京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而发生的深刻转型,系统梳理了北京在疏整促工作中形成的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走进景山公园观德殿,展览的五大部分内容有序排开,分别是“疏整促的北京之路”“疏整促的北京算法”“疏整促的北京人居”“疏整促的北京城治”“疏整促的北京经验”,移步换景中,观众可沉浸式感受北京城市转型发展的点点滴滴。

在“疏整促的北京之路”部分,以大量详实的案例,分析了疏整促工作如何抓住牛鼻疏堵点、善作善成破难点、跃上台阶看亮点、回首十年说重点。十年疏整促的北京之路,一路走来,其内在逻辑正是“减下来、深下去、出精品、增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在展厅中央,两面一人多高的照片墙格外显眼。“一览疏整促,图文40例”,这是来自全市疏整促工作中的40个典型样本,每个点位均配有今昔对比图,展现了疏整促工作给所在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北京少年宫正式搬出景山寿皇殿,修缮后的古建院落向公众开放;昔日杂乱的东城三里河,如今是鸟语花香、水穿街巷;曾经交通不便、环境脏乱的模式口再现驼铃古道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繁华……一组组照片,记录着京城各个角落发生的蜕变。观众可前后转动展板,领略不同案例的“前世今生”。

透过本次展览人们可以看到,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实现了减量提质;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城市空间格局更加清晰,核心区静下来,新“两翼”展翅,平原新城兴起,生态涵养区实现绿色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在京津冀协同步伐中将不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展览时间:持续至12月底

展览地点:景山公园东门内北侧观德殿(从景山公园东门入园,进门后向北走,即可到达观德殿)

  • 编辑: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