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众公园 | 隐藏着一座都龙王庙

  • 2024-01-19 13:19:00
  • 北京昌平

在北京的历史长河中,曾有“燕平八景”的说法,这里尤为指的是北京昌平的八个景观,因为曾经的昌平,在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期间,为避讳其“昌”字,遂将昌平改称“燕平”过。

关于这八处胜景,分别是松盖长青(清代昌平州城东部的松园,今为城北街道松园社区)、天峰拔萃(平台山原在今十三陵水库中北京九龙游乐园内九龙宫的位置,今已无)、石洞仙踪(十三陵镇仙人洞村以北的蒋山之上,今天已无)、银山铁壁、虎峪辉金(虎峪峰下西山口内的小金山。这里在明代为皇陵禁区,禁止随便出入,并设有官军防守。因此这一景致流传不广)、龙泉喷玉、安济春流(光绪末年,沙河堤岸两次毁于洪水;1959年,为修建沙河水库,南沙河的安济桥被拆除挪用)和居庸霁雪,其中比较广泛知晓的包括银山塔林和居庸关,还有龙泉喷玉!

这里的龙泉喷玉,是指明代昌平州东南五里,今城南街道化庄南龙山东麓,龙山又名龙泉山,旧名白浮山。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在昌平修筑白浮堰,引龙泉水进大都。沿途拦截了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汇聚西山诸泉,使水量大增。河水再向东南流入高梁河,进入积水潭,并以此为停泊港。积水潭东侧开河引水,向东南流,再经金代的闸河故道向东至通州。“全长一百六十四里又一百四步”。从此,北京拥有了供水的命脉。因此,白浮泉又被称为大运河源头。北京这套供水的命脉,是北京水利史上的惊世杰作!

后敕建都龙王庙于龙山之上,以奉司水之神。此后每年的农历六月,当地百姓都会举行龙山庙会,即“六月十三龙山庙”。

都龙王庙

这里现存的都龙王庙,位于龙山之顶。始建于元朝,是北京历史上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的敕建龙王庙,代表“龙王泉祖之庙,为诸泉水之始”,经数百年传承,形成了特色的龙山庙会文化和祈雨习俗。

这座庙宇,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组成。

作为京北最灵验的祈雨场所之一,功德及民,都龙王庙还曾经还有光绪皇帝御赐的匾额,由翰林院书写的“祥徵时若”,意为吉祥征兆时常出现。都龙王庙正殿上使用的是黄琉璃瓦,可见身份不一般。

在都龙王庙的山墙上,有遗存的壁画痕迹,已经很不清晰,大致讲述的是久旱求水的“找水记”故事。壁画年代大约是光绪重修后的遗存内容,曾被刷大白漆而褪色之后可见的部分画作痕迹。

九龙泉

昌平在旧时泉水颇多。在泉水源头建有水池,流水出处有青石雕刻的9个龙头,取名九龙池。水自龙口喷出,有“九龙戏水”之称。不过到后来,这边儿泉水都干涸了,现在看到的是遗存下来的明代汉白玉池和9个“龙口”,现在看到的9个龙头,乃现代之物。

这里原有的对联:“九江八河天水总汇,五湖四海饮水思源”被挂到了都龙王庙的正殿之外,而道光17年的门楣石匾“龙泉岛”则在都龙王庙的正殿之后。

龙泉禅寺

这里的龙泉禅寺,为80年代在原有寺庙旧址上进行复建的。现在的龙泉禅寺,主要作为文化展览之用,讲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这里,还有龙山书院、源上源咖啡吧。

龙山书院、源上源咖啡吧

开放时间:9:00-17:00

可以在这里短暂小憩,还可以参与集章的活动。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大运河源头 - 白浮泉遗址公园,属于将自然风景、现代建筑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闹中取静之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正面刻有“龙泉漱玉”四字,穿过牌楼进入景区,就正式开启了白浮泉文化之旅。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开放时间:9:00-18:00(17:30停止入园)

门票:免费

地址:昌平区怀昌路与白府路交叉口碑320米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