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航,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锔刻瓷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军航自幼学习美术和刻瓷,他接触锔瓷后,经过20余年潜心学习,逐渐将锔瓷各项技艺融会贯通,并把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文化融进锔瓷技艺,形成独特的风格,因此他被人们冠以“石门第一锔”的称号。
李军航师从中国锔瓷泰斗王振海,业内称王老邪。拜师王振海后,李军航有幸接触到锔活中的细活。锔瓷细活工艺极为讲究,既能修好瓷器,又能玩出新花样,这不仅与锔匠的手艺有关,更与锔匠的创意想法密切相关。巧妙运用残瓷上的冲线或残缺,将锔子融入其中,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
在师父家里,李军航学到不少专业知识,再加上自己刻瓷和石雕的手艺,李军航将三种技艺融合在一起,使瓷器修复不止局限于锔钉这一种形式,更具意匠之美。
瓷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器。每件瓷制器物都经由练泥、制胚、施釉、绘彩、窑烧,道道工艺锤炼而成,是岩石的再烧结,永不可复用再生,更无法降解。当一件瓷器破碎后,我们便无计可施,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这让爱瓷之人痛心不已。
锔瓷,这门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应运而生,在锔瓷匠人手里碎裂的瓷器被赋予全新的生命,缝合出独特的美意。他们修补的不仅仅是破碎的器物更是人们的惜物之心。
锔瓷是一门精细复杂的技艺,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揽了瓷器活儿,首先得找碴对缝,即使看似严丝合缝,但要做到滴水不漏并非易事;接着是定位点记,根据不同瓷器的样式、碎裂程度决定锔钉数量和位置;第三步是用金刚钻打孔,这一步对锔瓷艺人是非常大的考验,因为有些瓷器只有几毫米厚度,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炸裂或崩瓷。
从上世纪70年代后,这门古老的手艺正在慢慢消失,居民生活中打碎的瓷器也无处寻找修复之地。不过,这门即将消失的“锔瓷”手艺,却一直在被默默传承......
在锔瓷行当中有粗活和细活之分,所谓细活,也称秀活,在古董、古玩行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再加工。不仅所用的工具更加小巧,就连锔钉也随器赋形,为器物更添几分韵味。
锔瓷手艺,让修补好的瓷器成为一个纽带,承载着一代代使用者的情感与记忆。锔过的瓷器若有损坏,还可以再次修复,一层又一层的时光就这样在瓷器上,镌刻下自己的印记。
“锔”者,系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也称“锔子”。在以前,锔匠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职业,主要是锔盆、锔缸、锔瓮、锔锅、锔碗、锔茶壶、锔罐子等,只要是家里能锔的,锔匠都锔。
“老手艺人的工具比生命还重要,是赖以生存的饭碗”,李军航说,“这些老物件都是我这么多年慢慢收集来的,记录了锔瓷这项技艺发展的历程。”
李军航表示,锔活有过很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以及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锔活逐渐没落了,而他的心愿就是将这项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为此,李军航积极奔走,一年里参加几十次非遗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同时,还积极搜寻前人修复过的老瓷器。他认为,这些经过修复的古瓷器是锔瓷技艺发展的见证者,是了解锔瓷技艺的活字典,应该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