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年画,起于宋元,盛于明清,至清代,武强画业遍布全县,仅县城南关就有画店140多家,周围辐射60多个村庄,“村村点染 户户丹青”,堪称“年画之县”。年画文化薪火相传,武强年画制作技艺也一直代代相传下来,走进武强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从年画当中品味浓浓的年味。
临近龙年春节,跟武强年画已经打了近40年交道的康英勤正在设计以龙为主要元素的年画。草稿成形于心中,一点点用铅笔在纸上形成雏形。
康英勤说,武强木版年画自宋代至现在,已流传近千年,为了更加迎合当代审美,他在创作上大胆创新,于传统绘画基础上融入现代绘画手法,设色丰富,巧妙精致。墨线稿形成后,将其交给刻版的师傅去刻版。在此期间,康英勤还需要再制作一个彩色的画稿,为套版印刷打基础。绘、刻、印三道工序,看上去分工明确,却又彼此环环相扣。
武强木版年画作品的成功与否,绘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刻版。徐晓毅是武强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习钦的徒弟,从2002年拜师学艺至今,20多年来,一直手执刻刀,精心雕刻着每一块木版年画。
木板年画专门选用北方特有的杜梨木,因其细腻无华、木质坚硬耐磨损。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刻版需要技术与力量的巧妙结合。不过徐晓毅说,相较于这两者,刻版更难在心态。
看似小小的一张年画,凝结着不同工序制作者的心血。印制是木版年画制作的最后一个工序,康晶现在正在印刷的是经典武强年画《六子游戏图》。
康晶自小便看着家人制作年画,耳濡目染,到如今正式入行已经11年了。因为木版年画印刷需要分色套印,所以每一次印刷,都至关重要。
一笔一划,刀起刀落,一印一刷,穿越千年长河,武强木版年画依旧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人们最温暖的年画记忆,传达着人们对春节的喜爱、对文化的推崇、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