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辞旧岁,祥龙迎新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代表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大有作为。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与龙有关的美好成语数不胜数,矫若游龙、文炳雕龙、龙腾虎跃……从古代宫廷到寻常百姓家,龙的形象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甲辰龙年到来之际,跟随我们的脚步穿越北京的历史长河,在著名地标探寻与龙相关的元素,一同踏上寻龙之旅!
说到大名鼎鼎的颐和园,大家会不禁想起昆明湖、佛香阁、苏州街、知春亭、四大部洲、画中游、长廊、十七孔桥等著名景点。您可知,颐和园内十七孔桥连接的南湖岛上,有一座龙王庙?龙年新春之际,我们带您游览这座建筑,发现不一样的美。
保留于疏浚之际,得名于“求雨灵验”
在传统民俗文化中,龙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备受崇敬,人们相信龙能够兴云致雨,带来丰收。千百年来,人们修建了很多龙王庙,以祈求风调雨顺。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普遍不再祭祀这些“神”,但北京依然留存有一些龙王庙,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先人们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据介绍,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中有一个绿树成荫的小岛,因位于昆明湖南部,所以名为南湖岛。在扩展昆明湖之前,这里原是一道长堤,堤上有一座龙神祠,乾隆疏浚昆明湖时,将周围的陆地挖去,形成了南湖岛。岛上的龙神祠也被保留了作为颐和园的祈雨之所,重新修缮后更名为“广润祠”,后来因“求雨灵验”,而昆明湖旧称“西海”,“广润”是西海龙王的名字,嘉庆帝亲笔改题祠额为“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诸帝都曾亲自或派王公大臣来此上香祈雨。光绪时,慈禧从紫禁城前往颐和园都会在南湖岛下船,在庙内拈香以示虔诚,然后再登船去往乐寿堂寝宫。
“云归大海龙千丈,雪满长空鹤一群”
沈从文先生曾在《春游颐和园》一文中写道,“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连接龙王庙和东墙柳荫路全靠那条十七孔白石虹桥,长年卧在万顷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蓝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
龙王庙坐北朝南,山门外,左右两侧矗立着两根高大的旗杆,每当清宫举行祭祀活动时,这些旗杆上都会悬挂起祭神的旗帜。红院墙的正中,一座琉璃山门巍峨耸立,采用歇山式顶,其顶部装饰着十吻兽,栩栩如生。山门上,两扇精美的攒边门静静伫立,门上嵌有嘉庆皇帝亲笔题写的“广润灵雨祠”石额,字迹遒劲有力,彰显着皇家气派。此外,山门的两侧及祠庙的东北侧,各有一座与墙体紧密相连的随墙门,既美观又实用,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龙王庙屋顶用的是黄色的琉璃瓦,走进龙王庙,正殿很宽敞,前后都有走廊。装饰精美,天花板上绘着彩画。台阶是垂带式的,殿堂正中间有一块匾额写着“泽普如春”,还有一块写着“灵岩霞蔚”。檐柱上有一副对联,“云归大海龙千丈,雪满长空鹤一群”,意境高远辽阔。庙里供奉着西海龙王的像,两边还有风、雨、雷、电等六位神仙的泥像,墙上画着这些神仙的壁画。最显眼的是正中间的一个佛龛上,坐着一个金色的龙王像,是1986年重新塑造的。整座庙宇非常精美,充满了古老的神话色彩。
如今,颐和园龙王庙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魅力,深受游客欢迎。这座庙宇不仅承载着古人对龙的崇敬和信仰,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龙王庙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座建筑,为新的一年带来满满的吉祥、喜庆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