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批次:第五批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鹿头乡西安居村和东安居村,位于涉县西北部,距涉县城18公里。西安居村和东安居村是王氏散手的传承地,也是涉县的武术之乡。“王氏散手”发源于明朝末期,号称“铁腿”的山东人槐鹏,将杨家拳传授与第二代传承人河北磁县的郭九平和来自少林寺的“鬼游大师”王文新。郭九平又将武艺传授与山东人索起,索起和她的妻子共同学习、探索,把形意拳、岳家拳、少林拳、大洪拳等多种拳术的精髓结合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武术套路。二十世纪初,正值中年盛景的索起,把一身武艺传授给长子索文心。父传子精益求精,索文心在父亲的严格培养下,学到了全部的武术套路精髓。索文心出生于1908年,原籍山东,少年时期随父亲闯关东,转战河南两岔口。1921年13岁时来到涉县桃城山,抗战时期参加革命,解放后落户在涉县东安居,曾任涉县第一区区长、涉县医院第一任院长,1983年病故。
第五代传承人王根旺出生于1944年,涉县西安居人,1979年29岁时拜索文心师傅门下,学习杨家拳、岳家拳、少林拳。王根旺习武五十多年,他跟随索文心师傅习武期间,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深得恩师器重,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吸取了每一招式的武术精髓,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赢得了口碑,他不拘本家,广授徒弟,本着习武强体,防身御敌,传承中华传统武术精神。他教授徒弟,崇尚武德,并且在纳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王氏散手的独特风格。徒弟除了涉县本土人士之外,还有青海、河南、邢台等地。特别是赵强炉和杨皓杰两位九零后多次参加国内武术比赛,屡获殊荣,并且出国表演。鹿头乡的西安居、东安居村在索文心和王根旺的传授带动下,全村几代人都有习武练拳的传统,每年的双节期间两个村子都有精彩武术比赛。王根旺师傅习武五十余年,收徒六十余名,学员300余名,1984年在井店授徒,1994年在台村教拳,使其王氏散手这一武术项目久传不衰。
王氏散手传承中的各种兵器有:刀、枪、剑、棍、锏、长枪、大刀(两米长),绳鞭等十多种。
王氏散手主要身法:甩、晃、扭、靠、压、腾、挪、闪、展、钻、顶、提、顺、疾、沉。
气法:手心、脚心、顶心,三心归心,三心要并,顶心要紧,手心要扬,脚心要扣;三者要齐扣,气入丹田,发于四肢。
王氏散手中的谚语: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打、八要。
有王氏散手集萃详细介绍了套路要点。王氏散手的主要特点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粘连、粘随,节节贯通;手、眼、身、法、步、腾、挪、闪、展、靠有机结合,神形兼备,三节相随,内外如一,眼到手到,脚到身到。以瘸步为主要步法,达到拳打千招变化的境界,要求手领脚出,手脚聚齐,腾挪闪展,贴身靠打,攻防术比较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