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第六批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木雕技艺传承人李勇刚出生于1978年8月。他的祖上是金银雕刻的金银匠人,经营金银饰品生意。虽然因为时代的动荡变迁,没有继续下去金银匠人的手艺,但是,父亲和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巧木匠,传承了祖上的传统手工技艺。从小李勇刚就被村里清代门楼吸引驻足,门楼的装饰可以彰显主人的经济状况。雕梁画栋的龙脊、兽、鸟石刻、飞檐奇巧的木雕花缕窗等。都给李勇刚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就是从记事起,他就对雕刻有了敏锐的观察,起初跟父亲和爷爷学习的木工技法是粗犷的传统技法,工具也是锯、刨刀、斧子、刻刀。他努力学习,博闻多识,拜访民间艺人。20多年来从大雅名师到路边小手工艺人,他都谦虚请教,发现不同,汲取技艺精华。他多次参加省市国家级根雕大赛,2015年荣获晋冀豫三省博览会金奖,2018年河北省根雕、根艺大师评选,荣获河北省根雕技艺名匠称号,2018年中国嵊州现场雕刻大赛荣获优秀奖,并且拜著名根艺名家黄荣国为师,近年来他创作颇丰,并且屡获殊荣,2021年被河北省美术家协会评为中级美术师。并且创建了自己的根痴艺术馆,并收徒传艺,传承木雕传统技艺,使其传承不衰,发扬光大。
木雕技艺需要细腻娴熟的刀工,意在刀先,要根据材料设计、构思。根据根材设计,需要动刀的部位不超过30%,如果超过了这个百分比,就失去了根雕原有的寓意,尊重根材和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雕刻师,唯一彰显自然之美的不可复制性。根雕作品完成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材、构思、去皮、防腐、打磨、上漆、配底座、命名。李勇刚选材的地方是百姓家堆放杂物的柴垛、河滩及山间自然枯萎的朽木根,形状奇特,质地坚硬,如麻犁疙瘩,榔榆,荆条根、酸枣根、崖柏等都适合做雕刻的材料。造型要稀、奇、古、怪,奇崛遒劲,质地坚硬,环境恶劣的地方长出来的根材具有很高的创作价值。
二、构思:根雕艺术讲究因材施艺,以物寓形,通过内涵的艺术素养,捕捉到材料的特点,加以雕琢使作品的精神实质透过外表真实显示。
三、去皮、防腐:通过泡水、水煮、蒸汽、石灰泡、杀虫剂等方法,具体因材施法,使作品能够长久保存。雕刻工具主要有锯、斧、精修刀、打坯刀。先用锯子、斧子稳准狠,干净利落去除废料,使需要雕刻的部位具有大形,逐步用打坯刀把大形概括丰富。雕刻和磨光是作品创作的重要工作。“玉不雕,不成器”。根雕亦然;通过精心构思,大胆取舍;运用雕刻技法去弥补根的不足,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四、打磨:作品雕刻完成后,根据主题表现采用局部或整体打磨来处理,关键部位要用手工打磨。如人物面部、花鸟细节部位等。
五、上漆:打磨后为了防止开裂。防尘和长时间的保养,大部分作品需要上漆处理,上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需要3至6遍。
六、配座:根雕作品配底座要自然得体,要和作品有内在的联系,协调统一才能给人美感,同时能深化主题,不可喧宾夺主。好的配座犹如字画中的印章、题跋,能起到烘托和丰富作品的作用。
七、一个好的作品命题能让静止的艺术作品瞬间鲜活,对根雕的命名李勇刚有自己的经验,他会根据根形、依势、依意取诗词名句依人依文命名,命名需要作者很深的文学修养、社会阅历,妙在含蓄贴切,意义深远、名副其实。他平时勤于观察和学习积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学习国画鉴赏,动物解刨,学习人体骨骼及浅层次肌肉解刨。比如他的获奖作品《蜕变》它的特点在于除了蝉翅膀上的血管其余部分全部镂空,然后为了突出主题,把主题以外的雕刻过的痕迹全部恢复,做旧处理,使作品《蜕变》在嵊州现场雕刻大赛中惊艳亮相,引起关注。李勇刚的作品特征是朴实、自然,夸张不做作,惊艳而不俗,注意体现细节和主题的魅力,传统技艺娴熟,个性彰显太行山木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