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 | 长信排鼓

  • 2024-02-27 22:10:00
  • 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据邢台县志记载,长信排鼓起源于明代。明初靖难之役,北方因战乱导致十室九空,地广人稀。朱棣登基后,为尽快恢复河北的生产、生活,因此下令将山西百姓移民至河北。在此背景下,山西洪洞县林姓一支迁徙到长信村定居下来,由于经济落后,科学不发达,只能靠天吃饭。林氏一家为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就在村西口盖庙塑神,用熏过的槐木板,合成圆筒形,两头钉上牛皮,做成鼓,用来做成敬神的道具。时间久了,排鼓有了一定的节奏套路,应用的范围也扩大了,不仅敬神,也庆丰收,庆开镰、庆春节、庆婚嫁等。特别是春节,参与的人数增加,花样变多,成为春节的一项主要娱乐活动。由于长信排鼓是长信村林姓人氏组织发展的,且居住在村西,所以又叫“西林社排鼓”。

1997年,退伍回家自幼爱好排鼓的林春增,从第三代传人王明礼老人手中接过了本村传承下来的排鼓,并对排鼓队人员进行了筛选整顿,添置了部分服装、道具等。参加的人数也陆续增加,阵容逐渐庞大起来,并多次外出参加表演。2001年林春增便把排鼓队领班交给了王国强。2002年在王国强与林春增共同努力下,成立了“龙腾排鼓队”。

长信排鼓属集体表演项目,少则有十几人组成,多则可由上百人组成。表演器具以鼓、锣、钹为主。根据表演规模,所用表演器具数量不等。表演者身着古战服,按阵型排开,大鼓指挥,小锣引导。表演时,鼓乐齐鸣,节奏变化多样。表演者随着鼓点变化,不断变换队形,由二人对敲到四人对敲,再到《四门到底》、《十字披红》、《双插花》等。队形变幻无穷,群情激昂,让人眼花缭乱。

长信排鼓形式灵活,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富有丰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文化形式,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7年6月“长信排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