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家门口的首博变得超好玩,重新布展全新开放,一篇干货看怎么带娃逛

  • 2024-02-28 18:03:00
  • 大小爱玩

咱首都博物馆终于经过精心的布展又重新开放啦!这次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重磅的“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全新呈现,展出文物多达1100余件(套),用各种有趣、生动的展览方式沉浸式展示帝都的悠久历史。老北京民俗展、“辉煌中轴”展览等也同步开放。

小爱必须第一时间赶紧安排上,整理出来个超详细攻略,不光看新展,还带着大家上上下下看个遍,首都博物馆展厅地上五层,地下一层,进入主楼东面是圆形展厅,西面是方形展厅,龙年喜庆的氛围中,特别适合带娃来首博开启新一年博物馆之旅。

首都博物馆免费参观,需要在微信公众号或者“首博”小程序进行预约,比起国博的总抢不到,首博就非常友好了,小爱亲测周六日如果当日就想去,早晨都还来得及预约。

预约放票时间为每日晚上12:00,观众可至多提前7天预约门票。预约的时候需要选择时段,但实际没有那么严格,只要当日去即可。还特别贴心的对有老年证的老年人、学龄前儿童、残障人士、现役军人或特殊群体不要求提前网上预约,现场登记身份证信息即可入馆。

正常预约的朋友记得带身份证进入,不过即使忘记带身份证,也不要紧,小爱看到现场登记一下也是可以进入的。

首博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节假日除外)。

必看路线

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2F-3F)

全新上展不容错过

在首博方形展厅是进门右转,也是基本陈列展厅,目前北京通史陈列在二层和三层,按照时间顺序参观建议从二层开始。

这次首博可是咱们优秀的历史课代表,能让所有人撸清楚大北京的来龙去脉,展示从史前北京地区70万年前开始,到3000余年前西周分封燕、蓟,之后秦汉以降,纷扰融合中崛起为北方重镇,至辽金发展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中心,元明清时上升为统一国家的都城。此次“文明曙光”“建城之始”“北方重镇”“建都之始”“大都肇建”“都城典范”“京师繁华”“古都破晓”8个单元率先开放。

从一进门就有整体地形模型,这回娃们终于知道了背山面水的帝都到底是自古有怎样的天时地利。

特别适合孩子们的历史小短片,把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讲得活灵活现,离我们很遥远的历史不再枯燥,比以前只有图文介绍的展览有趣多了。

再看看比“北京人”更先进的“山顶洞人”的项链,这爱美之心果然是人类天性啊。

感觉此次首博重新亮相,应用多种手段展现某一展品的功力超强,比如这种平淡无奇的陶罐,配上了高清投影,居然能把这种“火种罐”直接演绎出新石器时代的烟火气,直观又清晰地体会到人类用火的历史变迁。

到了夏商周的部分,小爱是立刻被这副铜面具吸引,感觉和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亚丑钺有异曲同工之妙,青铜器表情包可以给足一天好心情。

还有这种大型展览品,不再只是孤零零地杵在原地,从各部分名称作用,到真实战场场面全部详尽地展现出来,好多男娃看得兴奋不已,生动的历史其实很吸引人。

来到青铜器展区可要睁大眼睛,镇馆之宝其一就在此:伯炬鬲(lì)也叫牛头鬲,自盖钮至足,通体装饰着七个牛角飞扬的牛角兽面纹,每个足部是一个完整的牛头,从腿这边看有两个尖角、眼睛、耳朵,然后有鼻梁,这是一个整个的牛头形状。在它的盖上面还有四个牛头,一共七个牛头。

在西周的青铜器中,牛头纹饰较为普遍,但有这么多花样的牛头,却极为罕见。采用传统浑铸法一气呵成的伯矩鬲,将牛首兽面纹的神性美、艺术美、工艺美融为一体,代表了燕国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

下回再次见到首博的吉祥物终于不会傻傻分不清了,如今各地博物馆都在疯狂比拼文创,感觉这个带着红脸蛋的首伯牛也很憨态可掬呢。

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就是旁边来自同一处遗址的堇鼎,因为“燕侯”这两个字在伯矩鬲、堇鼎等器物都出现过,就变成能够证明燕侯所在地的重要文物。鼎,象征政权、上天;鬲,象征百姓、大地。正好在首博一并感受“鼎天鬲地,受命北疆”。

仔细看瞪着眼睛张着大嘴的饕餮,趴在煮肉的鼎上,记住这个饕餮纹,以后逛其他青铜器时经常会碰到哦。

之后就会偶遇两座铜坐龙,一尊来自唐朝,自带颈部火焰珠装饰,有飘逸的动感,还有一尊来自金中都,这件文物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9件金代铜坐龙之一,这条造型别致的“龙”看上去颇有气势,算是金代龙的“标准像”:龙呈弓身踞坐之势,龙首猪嘴,眉宇清晰,泰然若定。

金代的铜坐龙今年更是登上北京春晚,成为龙年吉祥的顶流,直接都出了成套的表情包能给大家拜年啦。

之后上到3楼继续历史畅游,这里的重头戏更是让两只眼睛不够用的,宝贝们齐聚亮相,就比如这元朝的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实属珍品,目前发现的同形器仅两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呈现出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富贵气。

旁边还有元代景德镇窑烧制青白釉的大枕头,直接做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据说足足有十八位姿态各异的人物,这元代是有多爱戏剧啊,眼力好的小伙伴们来此可以好好数一数。

还有这尊吸睛的水月观音菩萨像,因为形体较大绝对不会错过,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极富温润感。水月观音菩萨像的制作采用了模印、刻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元代瓷塑的特点,可以称得上是元代景德镇瓷器产品中的经典之作。

后面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要放慢脚步,咱顶级的匠心全部在此,无论是金器、陶瓷还是玉器等,除了赞叹还是赞叹,虽然来不了同款,但是带娃开开眼界也是好的,越看越有民族自豪感。

随后的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可全是满满的考点,语文书、历史书中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这里闪闪发光,把死记硬背的人物放在真实的事件中,鲜活的历史自然会焕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爱看到不少中学生都驻足仔细观看,也真是羡慕如今的娃们有这么好的拓展资源,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只有知道祖国一路走来的艰辛,才能深知未来将要去向何方。

老北京民俗展(5F)

感受浓浓京味儿

身在帝都怎么能不知道京味民俗呢,自打清末至民国,以皇城为北京,北京就逐渐形成了浓郁的京味儿,官俗与民俗合二为一,走进走进博物馆里的四合院,就能看到以四季轮回为切入点的岁时节俗、传统美食、旧时风物。

其中过年期间的风俗特别应景,正好带娃们来看看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年味儿,感觉各种过年讲究特别有意思,从官方物件到私人摆设,隆重的仪式感带来的是对未来一年美好期许。

后面各种节气都有展开,不同的玩法非常能满足遛娃需求,感觉博物馆真是用心了,玩着看着就收获一波知识,关键5层人流较少,孩子能玩到尽兴。

从精心的布展中能收获属于老北京的审美,让参观者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份平和安宁中透出的美好。

辉煌中轴(1F)

去年没来的要抓紧

如果还没有在去年看过“辉煌中轴”大展的朋友,今年重新开馆可是不能再错过,这是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展览的专题特展,妥妥的首博C位。

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其规模、格局与文化内涵堪称中国都城规划范式。一进入展厅就是霸气的长达16米的北京中轴线巨型沙盘。

“原来从几百米的高空看北京中轴线是这种感觉!”,配上从清晨到日暮的光影变换,整体气势恢弘,关键细节还做得相当到位,连道路上流淌着的金色车流都能呈现出来,营造出古今相通、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中轴线文化体验空间。

来这里才能深刻领会为什么中轴线这么重要,北京的城市发展脉络中,汇集了古代建筑的精髓,也见证了时代变更的风雨变迁,形成“以中为尊”的都城秩序,发挥着都城“脊梁”的统领作用。

去年中轴线上的各个建筑都在修葺,为了在今年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进行北京中轴线的申遗。趁着此次展览,还有机会直接和中轴线上的建筑直接合影,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建筑,会随机出现两种背景图案,穿越时空与距离,留下难忘的记忆。

其他展览

新疆考古百年——载瞻载止(B1)

让巍巍天山脚下的历史文化一下子来到眼前,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段,中国从新疆敞开了胸襟,与世界连接,不但传递东方智慧也学习其它闻名的优秀成果,壮美新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崛起。

而正是有了文物才能呈现真实历史的原貌,见证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延续,看过新疆考古成果,才第一次感受到只有怀着深深的爱国热忱和历史担当的伟大学者们,才能投入全部身心甚至性命去踏遍雪山高原、大漠戈壁来守护中华文脉。

在展览中很难得还能见到木质、皮质、丝绸等质地的文物,对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有非常直观的了解。

这款草篓可是公元前的,一只保留上千年的包包,小爱表示也很心水啊。

圆形展厅(F2-F5)

在博物馆的东侧圆形展厅中,F2近现代名家绘画展,F3金石书法展,F4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厅,F5玉器艺术精品展厅和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F4青铜器和F5玉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想深入多了解的朋友不妨留些时间给这里。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