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木板大鼓

  • 2024-03-04 16:10:00
  • 沧州文旅

沧州木板大鼓沧县曲艺市级第一批非遗项目

沧州木板大鼓,产生于沧县民间, 据从艺人口传和民国版《沧县志》、《沧县文化志》等史料记载,沧州木板大鼓产生于明朝中晚期,清初在冀中广为流行,清乾隆时,著名沧州木板大鼓艺人李朝臣曾被召进宫说唱《西厢记》,深得皇帝赏识。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津阳消夏录》里,提到一位沧州木板大鼓艺人刘君瑞,文中称“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弦索来往余家”,足见当时沧州木板大鼓非常流行。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庞凤城先生将沧州木板大鼓发扬光大。

沧州木板大鼓自产生至今流传数百年,经历了明朝中晚期的孕育、形成期,清初的成熟期,清朝中叶至民国初的兴盛期,二十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时的衰落期,新中国成立十几年的复兴期,1959年至1978年国家经济困难和“文革”的挫折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繁荣期和1989年之后的滑坡期,及2003年以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抢救、振兴期,2004年8月沧州木板大鼓被定为“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这一古老的艺术曲种又有了新的发展。

沧州木板大鼓是河北曲种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全国独有的艺术曲种,它对北方大鼓曲群产生过重大影响,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都不同程度的吸收沧州木板大鼓的唱腔、曲调等发展而来,有专家称“沧州木板大鼓是京韵大鼓的母根”,原文化部长高占祥指出“西河大鼓是由清代乾隆年间流行于当地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衍变而成。”可以这样说,没有沧州木板大鼓,就没有北方大鼓曲群,如果把北方大鼓曲群比做金字塔的话,那么沧州木板大鼓即是这座金字塔的塔基。

沧州木板大鼓是历史悠久的、真正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说唱艺术,它顿挫淋漓的大悲调是社会下层人民心声的体现,典型地反映了“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沧州木板大鼓都有记载。

沧州木板大鼓不仅具有娱乐功能,重要的是它的教化作用,自产生至今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通俗易懂,表达感情强烈,乡土气味浓厚,现编现唱宣传效果好,在广大农村其喜闻乐见的程度不亚于流行歌曲、电视、电影。

现今,沧州木板大鼓艺人能登台演唱的仅存9人,这一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灭绝的境地,发掘、抢救、保护这一艺术形式对弘扬传统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