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境内现有名胜古迹120多处,其中南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玉皇阁和水浴寺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北齐石窟文化和磁州窑文化列入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北响堂寺位于和村镇鼓山西侧,建造在半山腰石壁之上。它草创于北魏,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北齐后隋、唐、宋、元、明又均有续凿。现存石窟9座,(其它小龛不在其内)大小佛像725尊。石窟分南、中、北三组,每组皆有以北齐为代表的一个大窟。
南响堂寺位于古太行八陉之一“滏口陉”西侧要隘处(现在西纸坊村),由石窟、靠山楼阁、殿宇和古塔组成。始建于公元565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石窟现存7座,共有大小造像3700余身,刻有记年题记的有38处之多。石窟均凿于北齐年间,窟内外及附近岩壁上还有不少隋唐等朝代补凿的摩岩造像。寺内有宋塔、明清殿宇、百年古树。
玉皇阁原称“玉帝四明无梁阁”。位于南响堂寺东南一华里,为砖瓦结构的无梁建筑。始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573年),清光绪二十二年重建(公元1896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阁建于石拱券平台上,券沿雕四龙、二凤和花卉,阁内无一梁柱。阁顶支承在层层出挑的砖制华拱之上,共计24层。
黑龙洞位于元宝山下。该洞为石灰岩溶洞,由地下水常年浸蚀而形成,后因地下水位和地壳变动而露出水面。洞下有泉,称黑龙泉,是滏阳河的主要水源之一。黑龙泉多以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龙吐水。龙洞东西100米有大泉眼26个,小泉眼不计其数,形成泉群。
风月关。又称滏口祠,位于黑龙洞之上。风月关始建于唐,历代重建已失其原貌。1986年矿区人民政府投资重建。关内有昆山明月阁、菩萨庙、关公庙、黑龙庙等建筑,建筑面积540多平方米。
晋娘祠位于西纸坊村,立庙久远,始建年代不详。庙中建有圣母殿,内供奉神像和山西太原晋祠供奉的晋祠娘娘相同,庙内存明万历22年间(公元1486年)石碑一块。庙下有泉,泉入滏阳。
磁州窑艺术街区开放于2017年9月,是历史上磁州窑的中心,旧窑址、古作坊、陶艺工作室、东阁遗址、陶瓷研究所旧址等历史建筑沿街分布。在近年来的改造升级中,老窑洞的原始风貌被充分保留了下来,尽显苍凉壮美。同时,随着一大批与陶瓷相关的文化、艺术企业、作坊入驻,成为峰峰矿区全域旅游大战略背景下,重点打造的集商贸、餐饮、休闲和众创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旅游综合街区。
山底抗日地道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地道,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9条大巷),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向西山的地道1条,洞洞相连,户户相通,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创举。上世纪六十年代,山底村抗日地道被列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12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晋升省级第四批风景名胜区。
张家楼艺术街区:为了保护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修建了房子,将当地居民统一安置,再将这些老房子统一租下来,经过修复和重建,建成艺术氛围浓厚的古村艺术街,供游人休憩游玩。既保护了古村,又发展旅游业,可谓一举两得。
太行药王谷景区是由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的,自然景观有千年药王庙、药王山、药王洞、药王湖、药王槐。人文景观有群英洞,中医科普蜡像馆,跃峰渠纪念馆,少年军事乐园,还有葛根特产中心等。
元宝山景区,因其外形酷似古银锭,俗称元宝而得名。元宝山景区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与彭城镇交界的太行山上。海拔高度200—250米,面积3000余亩,相当于10个丛台公园,在五个小山包上,分别建有各自独立又极具特色的五个景点。从北至南依次是风车房、元宝亭、观鱼亭、竹林寺、糜山书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亭台楼阁散布,花草树木点缀,形成一个带状景区。山下,滏阳河绕山缓缓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