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砚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易水砚中国著名古砚之一古称“奚砚”“燕畿乌金砚”。
相传易水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目前发现有东汉出土的易砚,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自古易水砚与端砚齐名,素有“南端北易”之誉,历代为宫廷贡品,砚石为上亿年形成的天然水成岩以“紫翠石”“玉黛石”为代表。
每一方砚往往是雕塑、书画、金石等艺术的集成,既是理想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欣赏收藏的艺术臻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精神诉求越来越高,砚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更为宽泛的文化意义和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
易水砚所雕刻的人物、花卉、鱼虫、山水、禽兽等经过不断地传承创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体现了工匠独一无二的感悟和审美易水砚堪为我国名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邹洪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创中国易砚工艺化制作和巨砚制作之先河,他设计主创的代表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被国内外众多政要贵宾所珍爱。
其主要论著有《中华砚文化汇典·易砚》《中国名砚·易砚》等。现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等职务。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国家级“邹洪利技能大师工作室”主创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小小的一方砚台承载着文人一生之所思,在砚师雕琢之间一颗初心也在发酵、滋长,绘制出燕赵大地上的传奇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