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森林旅游区位于延庆县西北部,燕山山脉深处的军都山中。清朝嘉庆年间对此有“松柏葱翠,黛色横天”的碑文记载。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评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并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从而成为北京市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延庆县海坨山南麓,地处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总面积4671公顷,距北京市区仅9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44″-115°50′22″,北纬40°29′9″-40°33′35″。
区内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天然油松树龄一般为五六十年,最大的有三百多年。深山中有少量华北落叶松。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有根树、榆树、山杨等珍贵树种。野生动物种类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60多种。是研究华北地区生物演化规律的天然基地,保存了京郊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植物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千米以下是人工油松和落叶松林,海拔1000~1600米之间,是天然次生油松林,1600~1800米之间,是栎树、桦树林,1800米以上,是高山大草甸。区内药材资源也很丰富,有刺五加、党参、柴胡、麻黄等一百多种。
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群山叠翠,古松千姿百态,山涧溪水淙淙,谷中山石嶙峋,生物多样性丰富。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珍贵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桦树等树种构成的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
作为北京市西北方向保存最完好的生态系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不仅使松山自然保护区在水源涵养,抵御风沙及空气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北京市民和广大外来游客接触自然的一处天然圣地。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群山叠翠,古松千姿百态,山涧溪水淙淙,谷中山石嶙峋,生物多样性丰富。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珍贵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桦树等树种构成的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由于森林覆盖率高,这里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据统计,松山记录到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有713种,野生脊椎动物216种。松山保护区的建立,为研究华北地区生物演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作为首都自然保护工作的一个窗口,她在石质山区物种的保护、现有植被改善以及结构调整等内容的科学研究、参观考察、自然科学教育以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有积极作用。
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天然次生油松林、百瀑泉、松月潭、鸳鸯岩、三叠水、听乐潭、雷劈石、回声崖、雄师饮水、金蟾望月、飞龙璧等30余处景点,各具特色。信步景区,一览大自然风采。山、水、石、林、古;雄、幽、险、奇、秀,给游人提供远望取其势,近视得其质,观形而悟神,怡神以冶性的画境、诗境、意境美的享受。
核心区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保存着完好的天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区域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如确因科研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时,必须事先向保护区管理处提交申请和活动 缓冲区: 缓冲区分两部分,即北部核心区折缓冲区和西南部核心区的缓冲区。其中北部缓冲区面积为786.5公顷,西南部缓冲区面积为476.58公顷。两处缓冲区面积共126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1%。缓冲区是核心区与实验区的过渡地段,作为核心区的缓冲地带,可从事多种科学研究的观测、调查等到工作,但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森林采伐,一般不允许开展森林旅游活动。实验区: 考虑到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生活要求,松山保护区还设有实验区域。这是除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其他地带,包括东部的塘子沟(即现在旅游的主景区),以及保护区入口到大庄科村的沿线区域。这些区域长期以来的人为活动较多,现有植被相对较差,建有农舍和农田,因此基本无主要保护对象分布。该区面积157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68%。实验区是保护区内人为活动相对比较频繁的区域,区内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野生动植驯养繁殖及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松山自然保护区既是科研考察、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又是旅游度假、避暑疗养、写诗作画、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胜地。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松山国家森林风景区
门票: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