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顺应天意 安宁太平

  • 2024-03-22 09:14:00
  • 父母邦北京周末安排

“若北京这座城市有户口本,那首页上的名字当属天宁寺塔。它是京城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诞生于辽代已有千岁高龄。而契丹民族兴衰去留 、佛骨舍利是否藏身,一个个历史之谜,皆藏于这座“天佑京城、永镇安宁”的古塔中,等待后人解开。”

北京作为多朝代的古都,最不缺的便是历史和古建。这些古建又如同一部部活历史,倒映着一座城市的光影陆离。“如果给这些古建做一个编年,那么天宁寺塔一定在第一页。”这也是众多媒体最常提及的一个比喻。

北京的网红古刹数不胜数,但在广安门外,在二环边,一间寺、一座塔、九百年的古建杰作,天宁寺似乎从不太需要“网红”基因的刻意加持。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初名光林寺,隋朝改为宏业寺,唐代称天王寺,金大定年间更名为大万安禅寺。”在天宁寺正门的左侧,立着唐天王寺故址的石碑。(在天宁寺院内的墙上,历史事件是从唐代开始记录的)

辽天庆九至十年(1119—1120年),天祚帝下旨,令皇叔耶律淳在天王寺后院添建舍利塔,即现存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天宁寺塔。到了元末,大万安寺烧毁,只剩下天宁寺塔,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复,明宣德皇帝将其改名天宁寺。到了清朝,天宁寺塔顶坍塌,康熙皇帝下令重修。其后乾隆皇帝也曾下令两次修复天宁寺。

建国后,天宁寺大部分空间被工厂占用,改为北京唱片厂,主要用于居住和唱片厂仓库。70年代,就在天宁寺的旁边,北京第二热力厂建成。从那以后,在人们记录天宁寺塔的镜头里,总会有一支高耸的大烟囱与它作伴,形成了特有的风景。

有关天宁寺的建成时间,史书记载有很多说法。上文《日下旧闻考》记载为北魏(1500年以上),而明《顺天府志》记录的则是:“始建于唐,殿宇碑刻皆毁于火,元朝至元七年建三门,而梵宇未能完集。”按这个算法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

反复被毁,但好在能够得到修复。命运多舛的天宁寺塔在1988年,经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这还是因为杨振宁博士归国访问北京后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提出的建议。

1991年至1992年,天宁寺寺院及塔依照清代乾隆时期的样式进行修复,且发现了碑记。2002年,天宁寺内建筑进行大修,并搬迁寺内居民。2003年至2004年,又修整了塔前庙宇,恢复原状,基本就是我们现在探访所看到的样子。

改名为天宁寺,本就寓意顺应天意、安宁太平。但它冥冥之中又是历朝历代战火纷争、变迁更迭的无声记录者。

今天的天宁寺内,每年重要日子都会如期举办法会,居士们在这里颂咒、上供,寺内长期招募义工,你可以看到很多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在这里义务支持,还有居士班课程传授。

沿着广安门外北街一路向北走,几分钟就能抵达天宁寺的正门。路途上,会经过两棵醒目的古树。如果在夏天来打卡,一定更出片。先是经过一棵蝴蝶槐,树下还有一块寻蓟天宁的石碑,另一棵在北京小学门前,将马路一分为二,十分显眼。

从山门殿进入,穿过三空门,便进入到前院。这里由接引殿,两边的祖师殿、伽蓝殿和钟楼鼓楼组成。在山门殿里,还有一处橱窗,摆着样式不多的几款天宁寺文创。

院子里,时不时有人在上香许愿,供奉油灯。两处乾隆石碑,立在接引殿两侧。

接引殿内供奉的是天宁寺中另一件镇寺之宝——阿弥陀佛金丝楠木佛像。总高13米的巨大金丝楠木佛像在全国都很罕见,阳光穿过门照在佛身还会发出金属的光泽(请遵循寺内规定,勿使用相机拍摄佛像)。

天宁寺塔的建成时间,也是众说纷纭。最初人们认为是隋塔,上个世纪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推断其为辽塔。在《林徽因全集》第127章里,林徽因认为“在江南,五代两宋虽有八角塔,却是多层塔身的,且塔身虽砖造,每层都用木造斗拱和木托檐,如苏州虎丘塔、罗汉院双塔等。检查天宁寺塔每一细节,我们今天可以确凿地断定它是辽代的实物,清代石碑中说它是‘隋塔’是错误的。”

对建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林徽因的《平郊建筑杂录》里获得更多的了解。

相传寺内宝塔是释迦牟尼舍利塔。塔高57.8米,是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建筑,因此不能再内部攀登望远。整体分为塔座、塔身、十三层塔檐和塔刹(宝顶)四大部分。每面都有佛龛,内有浮雕坐佛,上下层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

战火、地震、自然风化、人为损毁……天宁寺塔在千年时间里,饱受外部力量的侵蚀,但仍然能令每一个到访者感到无比的震撼。巧夺天工,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塔座上,能够清晰地看到雕刻的花纹纹路和雕饰的精美。壶门里探头的小狮子与佛像,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再往上的三层仰莲瓣曾经都是摆放燃灯的位置。它的上面便是塔身,以《华严经》《圆觉经》为主题的佛国世界景象,不得不感慨古代工匠令人拍案叫绝的工艺,也会心生惋惜,原本的历史工艺呈现也将在一次次的修复后逐渐消失殆尽。

顺着视线再往上看,便是弧形收缩的十三层密檐,逐层内收,“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的卷杀形状。塔身之上有隐作栏额和普柏坊,折角部位交叉处斫截平齐,一如辽式木构建筑做法。”塔刹为两层八角砖刻仰莲,上置须弥座以承托宝珠。

相传十三层密檐曾经每层都挂着风铃,一共2928枚,每逢初八,360盏灯在莲瓣上点燃,伴随着风铃清澈般的声音,“日出不逢人,满院风铃语”,足以脑补得出当时香火的鼎盛。今天的塔下,人们在塔的四周系上自己亲手书写的美好愿望卡片,并自顺时针绕塔祈祷,也有虔诚的信众在塔下诵经。

不远处的二热厂,在与天宁寺的相守相依中,变成了中国华电“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园区里古早工业的身影和现代办公休闲的氛围,还在交融着,就像天宁寺与园区的彼此融入一样,需要时间的沉淀。

天宁寺塔是天宁寺的地标,那么大烟囱绝对是昔日“老二热”、今天的“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的标志物。

“老二热”厂区筹建于1972年,是北京西长安街沿线国家机关单位以及居民的采暖供应者。2015年,开始转型为“天宁1号”文创园,成为工业区改造再利用的典范。高达180米的烟囱,就是它在今天与世人对话的最好的途径。

走在园区里,随处可见以曾经二热厂的工业遗迹为基础打造的艺术作品。

现在,园区内也逐渐有了洋气的咖啡馆、演出空间、文艺空间,也有文艺体育培训机构、新闻媒体和创业公司的入驻。

园区里欣赏天宁寺塔的角度,和在寺内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每一个点位的视角都很特别。

在SUPERMAN DADS COFFEE超人奶爸咖啡馆,可以喝到有意思的咖啡,还有茶,还有不定期的其他品牌物品。看看远处夕阳下的古塔,每一个咖啡客都是超人,承载梦想起飞,为命运奔波不曾放弃。

在花间驻的室外区域,可以在春暖花开之后,一边品茗品咖,一边与古塔合影。

入选北京市15家演艺空间培育项目的“天宁1号东方艺空间”,拥有极灵活的空间环境。

室外草坪“如画里”,可满足演出、展览、品牌活动、亲子活动、露天音乐会等场地需求。从旋转楼梯上到二层露台,就能看到第二个户外空间“观宁阁”;剧场空间可容纳几百人观看演出,官微平台可了解最新的演出资讯。

如果是特殊重要的日子,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夜晚天宁寺塔亮灯。金灿灿的灯光在黑夜里十分显眼,这个时候,似乎感受不到它已近斑驳的躯体,却显得华丽无比。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