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宫恨》表演培训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排练厅火热进行

  • 2024-05-09 15:52:00
  • 天津日报

连日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排练厅里一派热闹景象。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京剧《楚宫恨》表演人才培训班”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上,京剧名家传授剧目,更传授戏曲艺术的表演法则。

《楚宫恨》是京剧大师张君秋的代表剧目,于上世纪50年代搬上舞台,但因原剧本自身缺陷,导致该剧一度沉寂。李瑞环同志在保留原剧菁华的基础上,以“先继承后发展、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精心整理改编,使沉寂数十年的传统剧目焕发新的光彩与活力。改编后的《楚宫恨》行当齐整、唱作并重、流派特色鲜明,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观众欢迎,收获专家好评,屡获殊荣。

国粹名剧,代有传承。4月底,此次培训班开班,来自9个省市、12家院团的50名学员由该剧演出的原班人马进行“整剧式”人才培养。近日,记者来到青年京剧团,《楚宫恨》主演赵秀君、张克正在给学员讲授剧中马昭仪与伍子胥被困庙宇的一场戏。“这点儿太文气了,得再‘武’一点儿”“这句要想表达好,一定得理解唱词的意思”……张克一边指出学员的问题一边予以示范。从读剧本、到讲唱念、再到说身段,经过十几天的学习,学员在老师的帮助下日渐熟悉此剧。“作为参与者,我见证并经历了这出剧目的反复修改、搬上舞台、日臻完美。通过此次培训班,我要把排戏的感受以及近百场演出悟出的艺术经验传授给学生。”张克说。

自2002年首演至今,青年京剧团排演的这版《楚宫恨》彰显了该团对前人艺术的高水平继承和对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发展。“现在到了我们来传承的时候。”团长赵秀君坦言,“希望这台戏代代相传,让学员们通过这出戏学习技术技巧如何为人物服务。所以,我们不仅是教这一出戏,还要传授表演法则。”

赵秀君举例说,这版《楚宫恨》中,马昭仪出场的头一段唱,从以前的“摇板”改为一段精细的“流水板”,以此彰显人物的年龄感、身份感,所以要把人物“很飒很青春”的轻松感唱出来。后面的故事出现转折,人物的情感、状态又大不相同。由此,演员不能只是唱技巧,必须根据剧情让“心气儿”“口气儿”达到一致才能打动人心。

从当年的“百日集训”,到如今的承上启下,赵秀君也在学员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有一次我唱完《刘兰芝》,转天,张君秋先生就把我叫过去了。我以为老师能表扬我一下,没想到他直接跟我说‘这不行’。老师给我讲了很多道理,他说‘那个年代、那种家庭状况的妇女,能发出这种声音吗?’老师最讲究的就是人物性,对声音的制作过程一定要精细,一个字、一个腔都要经过精心雕琢。我现在把老师教给我的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教给学员,让学员们有所收获。”

在排练厅,一众年轻面孔朝气蓬勃。学员王春懿、刘培灵都是“00后”,谈起这阵子的学习感受,两人兴奋不已。她们表示:“张派唱腔华丽优美,难度也很大,行腔中有很多小弯儿是在音视频里听不出来的。对于我们不理解的地方,赵秀君老师特别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尽管现在还唱不成老师说的那样,但是已经知道正确的努力方向了,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 编辑:吴丽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