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石雕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曲阳县
保护单位:曲阳县文化馆
曲阳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资源。自西汉始,曲阳石工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北魏时曲阳石雕中的佛像、石狮已独具风格,唐时曲阳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至元代,曲阳石雕已享有盛名,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民间雕刻艺人。明清时期,曲阳石雕工艺更加精巧,清末曲阳人雕刻的《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以致“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修复等北京十大建筑工程和毛主席纪念堂兴建工程的雕刻工作,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在曲阳,有句民谣:“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民谣说的并不夸张,曲阳石匠的手艺都是祖辈相传的。
曲阳雕刻工艺历经千年而不中断,誉满海内外。随着曲阳雕刻材质从大理石、玉石到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的扩展,其雕刻技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造型门类,技法不一而足。现在雕刻的题材相当广泛,既有传统的仿古建筑饰品,又有现代人物雕像;既有园林雕塑,又有家庭装饰;既有飞禽走兽,又有游鱼花卉;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长不盈寸的精品。其雕刻工艺既善于利用刨荒、刨光、开脸等特技,又善于目测定型,采用“上细”工艺,达到了“线要直、面要平、弯要活”的标准。曲阳石雕现在的主要传承人为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等。
曲阳石雕力与美的邂逅给石头赋予新的生命,两千多年来,
曲阳石雕
始终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传承不息,在匠人的精益求精中,它正以多样的方式,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非遗传承人
安荣杰,男,汉族,河北省曲阳县北养马村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
安荣杰自幼酷爱艺术,深谙绘画设计和雕刻技巧,投名师,游学四方,虚心吸取国内外各流派艺术精华,深研中国传统雕刻文化艺术,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加以革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之为“安氏艺术”。同时他在实践中发明了巨雕放大法——“纵横线放大法”,荣获河北省科技发明金奖和“河北省科技革新能手”荣誉称号。先后成功完成了当今五大旷世之作,其中“哼哈二将”“三水大卧佛”“老寿星半身像”作品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震惊世界艺坛。他的作品远销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