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大运河源头遗址,感受历史气息

  • 2024-05-23 14:21: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来到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就像是走进了历史的长卷。在这里,白浮泉遗址静静地流淌,龙泉禅寺的钟声回荡在耳边,都龙王庙诉说着古老的传奇,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位于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是千年运河的水源承载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遗址公园内的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在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公园围绕“一泉贯出天下脉”主题,复原了昌平旧“燕平八景”的白浮泉,即京杭大运河的源头;对都龙王庙及龙泉禅文物景观进行文物修缮,恢复“龙泉漱玉”历史古景;在龙泉禅寺内设水岸咖啡馆、书吧、龙山书院等城市文化打卡点,全方位展现大运河源头深厚的文化底蕴。

白浮泉遗址

白浮泉是元代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段的水源头,九龙池则是汇集白浮泉水的方池,池壁嵌有青石雕成的螭龙出水口,泉水从九个龙口中涌出,故称九龙池。

元初,南粮北运经大运河至通州后,进入大都运输不畅。为了开凿通州至大都的水运通道,急需寻找新的水源。郭守敬带队寻觅多年,终于发现了昌平龙山东北麓的白浮泉。为了广纳西山泉水,补给大都城,郭守敬设计了一道人工水堰。从白浮泉向南,先后汇集多处泉水后直入瓮山泊,经瓮山泊沿高梁河流至大都西水关入城,往南汇入积水潭,向东南出文明门(今崇文门),再经大通桥流入旧运粮河,至通州高丽庄,接通北运河。这条人工河道东起白浮泉、西至瓮山泊,全长30多公里,沿河修筑的堤堰称为白浮堰。

自2018年开始,昌平区就着手对白浮泉遗址进行修缮,保障九龙池小型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来到修缮完成的九龙池,9个龙头须发皆现,惟妙惟肖,龙头自石壁内向外探出,水流喷涌而出,再汇聚于深潭,泉涌摇荡,波光潋滟。

龙泉禅寺

龙泉禅寺位于龙山山麓东侧,因与山顶的都龙王庙俯仰相望,故民间俗称都龙王庙为上寺,龙泉寺为下寺。该寺历史悠久,据现存记事碑文记载,龙泉禅寺旧时称“海角龙泉梵苑”,一直到明朝前期,基址尚存,曾于正统景泰年间进行过修缮和立碑,赐名“龙泉禅寺”。由明入清后,龙泉禅寺依然梵音不绝,至乾隆时期规模尤盛。

现在的龙泉禅寺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在原有寺庙旧址上,沿用原有布局和规制重建而成的,目前已被建设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馆,其中包含三个主展厅:第一展厅《大都初兴觅水源》讲述元大都初建面临的水源问题以及对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介绍;第二展厅《龙泉北导济漕运》向游人们展示郭守敬找到白浮泉,并开发利用白浮泉的故事;第三展厅《通惠舟楫壮帝都》则重点介绍了通惠河的修建以及白浮泉及其所在的龙山对后世的影响。

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还通过多媒体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充分讲述“运河源头”的故事。同时龙泉禅寺南北两侧的厢房现已建设为山水清影汇名胜美术展厅和龙山书院研学教室。序厅两侧的耳房则是源上源书吧和源上源咖啡吧,在丰富游客游览体验的同时提供休憩之所。

都龙王庙

古人认为凡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都由龙王驻守。元代中期,为了固守水源、稳定漕运,在龙山顶上建设一座都龙王庙。龙山上建了都龙王庙之后,香火日盛,并逐渐发展成庙会。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都龙王庙置田碑》记载:“每年农历六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举办庙会,百姓身穿干净衣服,从四面八方会聚于此。”

都龙王庙是研究古代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是北京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敕建的龙王庙建筑,代表“龙王泉祖之庙,为诸泉水之始。”庙后有“龙泉岛”石碑,以及明、清修庙记事碑六通,记述当时祈雨、修庙的经过。明清时期,这里是著名的祈雨场所,香火鼎盛。《光绪昌平州志》记载:“都龙王庙在龙山山巅,明洪武八年重修,光绪四年祈雨有灵,奏请御赐祥徵时若匾额,重修殿宇。”

殿内两侧的墙上绘有壁画,根据壁画绘制技法、风格内容分析,壁画绘制时间大致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昌平区还对都龙王庙内的壁画进行了修复,还原了清朝末年天气大旱、井水枯竭,老百姓找水的情景。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沙河右岸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