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很亲切

  • 2024-05-24 17:05:00
  • 北京日报

第一次读老子,三十多年前了,读的是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译及评介》,不久听闻文献专业的同学说,这是他们的反面教材。那时候一介本科生,读读注译,食而不知其味,只是对于老子的兴趣算留下了。二十年前发愿再读老,算略知门径,便把王弼注《老子》(《老子·列子》王弼、张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朱谦之《老子校释》、马叙伦《老子校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等几种拿来对照读,但很多问题还是搞不懂,看几本阐释性的作品仍然不明所以,直到看了高亨《老子正诂》、徐梵澄《老子臆解》似乎若有所悟。随后在李零老师的课堂上,听说郭店楚简挖出《老子》来,他讲了“绝仁弃义”章“绝伪弃诈”的问题,他不赞成高明先生用强大的训诂把郭店楚简本《老子》训得和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差不多,记得他说,这样训诂会让郭店楚简白挖了。极大期待中,我等来李零《郭店楚简〈老子〉校读》、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一气读完,又开始怀疑《老子正诂》《老子臆解》的诸多论断了,于是重归于糊涂。

工作后,因为策划“大家小书”陆陆续续读了梁启超《老子哲学》,詹剑锋《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等作品。又因为策划“名典名选”,也曾问过楼宇烈先生是否可以给《老子》做一个注本,他说:“《老子》定本都没有呢。”近年又读到尹振环《大家读〈老子〉》等当代注本。听说裘锡圭先生《老子今研》出版,喜出望外,买来发现居然仅仅是几篇论文的合集。

我真正对老子发生格外的兴趣,其实是因为我开始喜欢写点历史,尤其是写完《一朝二三事》之后,我对于中国历史周期率想刨个究竟,最后找到了《老子》。笔者认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在这里,或者说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也在这里,后来读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也有类似的观点。章太炎认定道家源出史官,《老子》亦多政治语。做一个明白人,很难很难。如果不去和伟大的经典对话,普通悟性者根本不可能是明白人。所以我开始重新一字一字抠着读《老子》,以打发自己要知天命的烦懑。平时没有整块时间,恰好《老子》一章章很短,容易背诵,然后用零碎时间不断琢磨,结合自己其他所读所闻,以及半百的经历,如切如磋。

本来我想努力还原《老子》本义,毕竟有了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北大藏西汉竹书本等众多新材料,但写着写着,觉得那些所谓被误解的传统才是真正的传统。何苦再翻烙饼?还原《老子》大概对研究《老子》源流,研究先秦思想史有重大意义,而普通读者也就囫囵把《老子》看通顺就可以了。不求甚解,乃读书常情。所以我的追求,不是学术的,仅仅是借出土新文献努力给那些想读《老子》的同好一个易解的读本罢了。我努力尽量用版本的异同校正王弼本,注释极少采用让人迷惑的通假字和借字,尽量采用字词本义解决问题。希望同好分享之,不会觉得《老子》很玄虚,能有亲切感,它的的确确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政治大有启发,对我们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和现实处境也大有助益。

《老子》很短,但注说《老子》的作品实在太多,你说,我说,至多一说。

(作者蒙木,为文津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