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水与火的艺术,在燕赵大地,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制陶技术,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河北发展出了邢、定、磁州、井陉四大古窑。
想要了解一种瓷器,就要先了解这座瓷器的博物馆,接下来,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河北四大名窑。让我们在燕赵大地上,收获器物之美,感受精神富足。
邢窑博物馆
白瓷绝技 形意之美
邢窑,它创烧于北朝,成熟于隋,唐朝是达到鼎盛,五代走向衰落。邢窑的熊熊炉火,曾映红内丘大地,持续近八百年之久。白瓷的出现,结束了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后世彩瓷的出现提供了底背基础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古城内丘繁华的邢瓷大街上,一南一北,一圆一方坐落着两座造型独特的展馆,北侧为中国邢窑博物馆,南侧是邢窑遗址博物馆。
走近中国邢窑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博物馆收藏的三大“镇馆之宝”——唐代“翰林款”白釉罐、黄釉印花鸳鸯系扁壶、白釉黑彩鹅柄三足炉。在邢窑博物馆中,也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到邢窑烧制流程,共72道工序,重点有10大类,分别是取土、碾土、淘洗、制坯、修坯、装饰、施釉、祭庙、装烧,还有出窑。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北环路2号
定窑博物馆
宋瓷古风重现 洗去世间尘埃
定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它以简约为美,脱胎于邢窑,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它胎体轻薄,质细而坚,釉色属于暖白的牙黄色调,给人以柔润、明快、恬静的美感。
步入位于曲阳县城的陈文增定瓷艺术馆,拾阶而上,那股久远的宋瓷之风便迎面而来,宋代文化之痕在这里影影绰绰,依稀可辨。
陈文增定瓷艺术馆的负一层,是定窑历史博物馆。这是一个集宣传、展示、交流、科研于一体的定窑文化平台,600平方米的陈列面积,分成先民制陶、恒山初冶、炉火纯青、刻镂万象、模印群芳、技艺传播、窑火不熄、美器由来八个部分,清晰展示了中国陶瓷和定窑的发展脉络。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南环路陈文增定瓷艺术馆负一层
磁州窑博物馆
黑白二色中的人间百味
以黑白二色为主的磁州窑瓷器,具有洒脱、活泼的自然美,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味道。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位于磁县磁州路中段,是一座全方位展示磁州窑文化的陶瓷类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我国县级最大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陈列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序厅——黑与白的艺术;第二部分:窑火初燃——北朝隋唐时期;第三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第四部分:余韵悠长——明清民国时期;第五部分:美器由来——烧造工艺。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路中段路北
井陉窑博物馆
在南横口解开神秘古窑之“谜”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井陉窑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古窑,曾经,其确切烧造年代是一个“谜”,而南横口成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钥匙”。
陶瓷水镇有着国内唯一的井陉窑瓷器单体博物馆——井陉窑博物馆,以井陉窑历史文化为主题,展出了北齐、隋、唐等多个朝代的古瓷器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秀林镇南横口村民委员会南侧220米